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汀貝根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inbergen, Nikolaus
作者: 王文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汀貝根(1907~1988)在荷蘭的海牙出生,孩提時代即熱衷於研究動物與野生動植物。在中小學求學期間,只有他感到興趣的科目,才有好的表現,因此多位教師視之為熱心於運動的懶人。汀貝根在一九三二年獲得萊頓大學(University of Leiden)的生物學哲學博士學位,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動物行為學研究。在二次大戰期間,因保護該大學猶太籍教授的罪名,被德軍逮捕入獄。在坐牢期間,曾為兒童撰寫有關動物行為的故事。一九四七年以後,任教於英國牛津大學。於一九七三年和羅倫茲(K. Lorenz)、富里希(K. von Frisch)共同贏得諾貝爾生物學獎。
  汀貝根與其他動物行為學家一樣,熱衷於本能的研究,一般人認為任何未經學習的行為即是本能,但是他們卻主張本能應是特殊物種未經學習的行為。
  汀貝根認為本能係由特定的外界刺激所引發,並曾引用小雞求援行為為例說明。母雞似乎隨時留意小雞是否處於危險情況,實際上,如仔細觀察,只對相當特定的刺激,即小雞的苦叫聲才產生反應。當小雞被綁在柱子上且置於布幕後方時,母雞聽得見小雞的苦叫聲,會前往支援;然而若將布幕移走,覆以密閉的玻璃罩時,因母雞聽不見小雞的叫聲,而不予反應,由此可見母雞需能聽見特定的叫聲,才會有反應。又如三尖叉的雄棘魚相互之間的戰鬥行為,亦由特定刺激所引發;春天時,長大的雄魚會自畫疆界、築巢,並向雌魚求愛。雄魚此時在牠的腹部會呈現一個鮮明的紅點。當其他雄魚侵入疆界時,牠是否展開攻擊,端視侵入者腹部有無紅點而定。若全身飽滿的雌魚進入其疆界,牠的行為便顯然有別,是時牠會朝雌魚方向游去;雌魚會斜著身體游,以示其豐滿的腹部,此一刺激引起雄魚「跳起Z形舞」,是要雌魚接近的信號,引其進入所築的巢。此種複雜的儀式,一直持續到魚卵受精才告停止。由此可見儀式的每一部分都由特定的刺激所引發。
  上述的舉隅,可見諸汀貝根的〔本能研究〕(The Study of Instinct, 1951)一書。汀貝根此種本能觀念,曾受到心理學家的批判,後者認為若剝奪動物的關鍵經驗,本能就無從發展。事實上,動物行為學家並未漠視環境的重要性,而是主張本能雖有與生俱來的成分,但會隨著適應環境而演化,唯有適當的環境,本能始得以正常發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汀貝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