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宰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ㄚㄖㄨˊ:「ㄗㄞˇㄕㄚ」、「ㄊㄨˊㄗㄞˇ」、「ㄕㄚㄓㄨㄗㄞˇㄧㄤˊ」、「ㄅㄚˇㄊㄚㄗㄞˇ˙ㄌㄜ」。
  2. ㄓㄨˇㄓㄤˇㄖㄨˊ:「ㄓㄨˇㄗㄞˇ」、「ㄗㄞˇㄓˋ」。
  3. ㄗㄞˇㄒㄧㄤˋㄍㄨˇㄕˊㄏㄡˋㄅㄤㄓㄨˋㄐㄩㄣㄓㄨˇㄔㄨˇㄌㄧˇㄓㄥˋㄨˋ˙ㄉㄜㄗㄨㄟˋㄍㄠㄍㄨㄢㄩ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宰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ǎi
解釋:
  1. 治理、掌理。
    【例】主宰
  2. 屠殺、分割。
    【例】屠宰、殺豬宰羊
  3. 古代長官的名稱。
    【例】太宰、冢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ǎi
解釋:
[名]
1.具有支配權力的人、物。明.張自烈《正字通.宀部》:「凡為事物之主者亦曰宰。」《呂氏春秋.季秋紀.精通》:「德也者萬民之宰也,月也者群陰之本也。」
2.職官名:(1)某種職位的長官。如:「太宰」、「膳宰」。(2)家臣的長官。《論語.子路》:「仲弓為季氏宰,問政。」(3)地方行政長官。《後漢書.卷一一.劉盆子傳》:「子為縣吏,犯小罪,宰論殺之。」
3.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宰予。
[動]
1.主持、治理。如:「主宰」。《老子》第五一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2.屠殺、分割。如:「殺豬宰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ái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罪人在屋下執事者。《說文解字.宀部》:「宰,罪人在屋下執事者。」

2.主宰、具支配人、事、物之權力者。《正字通.宀部》:「宰,凡為事物之主者亦曰宰。」《呂氏春秋.季秋紀.精通》:「德也者萬民之宰也,月也者群陰之本也。」《淮南子.原道》:「生萬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宰。」

3.當職官名:

 ⑴輔佐國君執政之最高官員。《穀梁傳.僖公九年》:「天子之宰,通於四海。」晉.范甯.集解:「宰,天官冢宰,兼為三公者。」《新唐書.卷四六.百官志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

 ⑵專掌某一職務之官員。《大戴禮記.保傅》:「青史氏之記曰:『太宰持升而御戶右。』」北周.盧辯.注:「太宰,膳夫也。」《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又諸廟寢園食官令長丞,有廱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唐.顏師古.注:「太宰即是具食之官。」

 ⑶卿大夫家之家臣。《論語.子路》:「仲弓為季氏宰,問政。」

 ⑷地方行政長官。《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劉盆子列傳.劉盆子》:「子為縣吏,犯小罪,宰論殺之。」唐.杜荀鶴〈再經胡城縣〉詩:「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

4.主持、治理。《公羊傳.僖公九年》:「宰周公者何?天子之為政者也。」漢.何休.解詁:「宰,猶治也。」《老子》第五一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5.屠殺、分割。《漢書.卷八.宣帝紀》:「今歲不登,已遣使者振貸困乏,其令太官損膳省宰。」唐.顏師古.注:「宰為屠殺也。」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一折:「每日則是炰鳳烹龍真受用,那一日不宰羊殺馬做筵席。」

6.姓。如春秋魯有宰予。

注音: ㄗㄞ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宰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