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稽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ㄏㄜˊ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一]jī[二]qǐ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ㄧㄥˊㄌㄧㄡˊㄧㄢˊㄔˊㄊㄨㄛㄧㄢˊㄖㄨˊ:「ㄐㄧㄌㄧㄡˊ」、「ㄐㄧㄧㄢˊㄕˊㄖˋ」。
  2. ㄎㄠˇㄓㄥˋㄎㄠˇㄏㄜˊㄔㄚˊㄎㄠˇㄖㄨˊ:「ㄐㄧㄔㄚˊ」、「ㄐㄧㄏㄜˊ」、「ㄨˊㄐㄧㄊㄢˊ」。
  3. ㄐㄧˋㄐㄧㄠˋㄖㄨˊ:「ㄈㄢˇㄔㄨㄣˊㄒㄧㄤㄐㄧ」。
注音:
解釋:

ㄑㄧˇㄕㄡˇㄕㄨㄤㄊㄨㄟˇㄍㄨㄟˋㄗㄞˋㄉㄧˋㄕㄤˋㄊㄡˊㄆㄥˋㄔㄨˋㄉㄧˋㄇㄧㄢˋㄕㄠㄗㄨㄛˋㄊㄧㄥˊㄉㄨㄣˋㄕˋㄍㄨˇㄉㄞˋ˙ㄉㄜㄗㄨㄟˋㄐㄧㄥˋㄌ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稽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停留、延遲、拖延。
    【例】稽留、稽延時日
  2. 考證、考核、查考。
    【例】稽查、稽核、無稽之談
  3. 計較。
    【例】反脣相稽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稽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停留、延遲、拖延。南朝梁.簡文帝〈隴西行〉三首之三:「迴山時阻路,絕水亟稽程。」《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聖旨發回原籍,不敢稽留,收拾轎馬和家眷起身。」
2.積存、囤積。《史記.卷三○.平準書》:「蓄積餘業,以稽市物。」
3.考證、考核、查考。如:「稽查」。《晉書.卷三五.裴秀傳》:「博學稽古,自少知名。」
4.計較、責難。《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婦姑不相說,則反脣而相稽。」
5.卜問。《書經.洪範》:「稽疑,擇建立卜筮人。」《楚辭.王逸.卜居章句序》:「稽問神明,決之蓍龜。」
[名]
1.準則、楷模。《老子》第六五章:「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荀子.儒效》:「千舉萬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
2.姓。如春秋時秦國有稽黃。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稽首」、「稽顙」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ㄐㄧ

1. 停留、拖延。如:「稽留」、「稽延」。《說文解字.禾部》:「稽,留止也。」南朝梁.簡文帝〈隴西行〉三首之三:「迥山時阻路,絕水亟稽程。」《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聖旨發回原籍,不敢稽留,收拾轎馬和家眷起身。」

2. 積存、囤積。《史記.卷三○.平準書》:「蓄積餘業,以稽市物。」《續資治通鑑.卷四一.宋紀四一.宋仁宗景祐元年》:「水旱則稽伏而不出,須其翔踴以牟厚利。」

3. 卜問。《書經.洪範》:「稽疑,擇建立卜筮人。」漢.王逸〈卜居章句序〉:「稽問神明,決之蓍龜。」

4. 考證、調查。《書經.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福惠全書.卷六.錢穀部.催徵》:「填收銀流水號內,以便稽查。」

5. 相合、相同。《禮記.儒行》:「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唐太宗〈頒示禮樂詔〉:「莫不本之人心,稽乎物理。」

6. 計議、議論。《禮記.緇衣》:「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後漢書.卷三○上.蘇竟楊厚列傳.蘇竟》:「世之俗儒末學,醒醉不分,而稽論當世,疑誤視聽。」

7. 計較、責難。《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婦姑不相說,則反脣而相稽。」清.嚴復〈譯《天演論》自序〉:「有以多符空言無裨實政相稽者,則固不佞所不恤也。」

8. 準則、楷模。《老子》第六五章:「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荀子.儒效》:「千舉萬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

9. 姓。如春秋時秦國有稽黃。

㈡ㄑㄧˇ

1. 叩首至地之最敬禮。《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漢.鄭玄.注:「稽首,拜頭至地也。」唐.李商隱〈韓碑〉詩:「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畫臣能為。」

2. 以額觸地之敬禮。《管子.輕重丁》:「稱貸之家皆齊首而稽顙曰:『君之憂萌至於此,請再拜以獻堂下。』」唐.裴鉶〈裴航〉:「盧顥稽顙曰:『兄既得道,如何乞一言而教授?』」

注音: ㈠ㄐㄧ ㈡ㄑ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稽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