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解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解縉(1369~1415)字大紳,明江西吉水人。自幼穎敏,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二十歲時中進士,授中書庶吉士,頗受愛重,常侍帝側。曾上萬言書,對儒學教育建言頗多:其一,批評太祖好觀〔說苑〕、〔道德經〕、〔心經〕等書之不當;建議集合志士儒英「上泝唐、虞、夏、商、周、孔,下及關、閩、濂、洛,根實精明,隨事類別,勒成一經,上接經史,豈非太平制作之一端」。亦即建議由官方編纂專崇程、朱的理學全書,唯被擱置,直到永樂十二年(1414),官方才開始編纂〔五經大全〕、〔四書大全〕、〔性理大全〕等。其二,解縉又建議刪改〔禮記〕、製作〔樂經〕,並尊祀先聖先賢於太學,通祀孔子為先師,配以顏、曾、思、孟。其三,批評太祖執持權柄,用人不擇賢否,授職不量輕重,以致經明行修者大多屈於下僚;又忽視學校規約、治家之禮等,應加強基層教育及家庭倫理。其四,建議「開武舉以收天下之英雄,廣鄉校以延天下之俊人;古時多有書院學田,貢士有莊,義田有族,皆宜興復而廣益之。」凡所建議均甚具體、中肯,而且亟待施行。
  萬言書上奏之後,受到太祖稱許,但不久就因故奉命歸家進學十年;在實際罷官八年期間,他曾改修〔元史〕的舛誤,刪定〔禮經〕。在建文時出為翰林待詔;永樂元年(1403),升侍讀,與胡儼、楊士奇等六人值文淵閣,參預機務;永樂二年,任翰林學士,主持纂修〔永樂大典〕。解縉年少才高,任事勇往直前,表裡明白,喜歡引薦人才,如有一善就讚不絕口,然亦喜歡批評人物,毫無顧忌,因此為議定王儲一事得罪想當王儲的漢王高煦,及因反對討伐安南一事得罪世祖,於永樂五年時,被高煦以「洩禁中語」及「廷試讀卷不公」等罪名陷害,貶謫廣西。永樂八年,解縉入京奏事,適逢世祖北征,就謁見皇太子而回,被高煦譖以「無人臣禮」的罪名,下詔獄,於永樂十三年被殺,年四十七。
  解縉論列人才及政事的優劣長短,頗具卓見;後來高煦果然因叛亂被誅,安南也數度造反,終被明朝放棄,都如他所料。解縉的冤死,在憲宗成化元年(1465)時受到平反,贈朝議大夫。
  從解縉所上萬言書及擅長引薦人才、品評人事等,可知其對於儒家道德教育的理想,有相當深刻的理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解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