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記憶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jì y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 yì
解釋:
  1. 指在腦海中存留的一切。
    【例】那是三十年前的往事,如今記憶已經模糊了。
  2. 心理學上指由識記、保持、回憶(或再識)三個基本環節組成的心理歷程。記憶的敏捷性、持久性及準確性因人而異,但均可培養和改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記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 yì
解釋:
1.泛指心中所記、腦中所憶。如:「那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了,如今已記憶模糊。」
2.指個體對於過往所經驗或學習的事物,能加以回想或重現。從訊息處理的角度分析,記憶的歷程包括編碼、儲存與提取歷程;依上述歷程之特性,記憶可區分為感覺記憶、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又包括陳述性記憶與程序性記憶,例如:記得昨晚的生日宴會為陳述性記憶;知道如何騎腳踏車為程序性記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記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emory
作者: 陳啟勳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就能力而言,記憶是指個體在經驗某些事物一段時間後,能夠回想或辨認這些事物的心智能力。就組織而言,記憶是指個體內在心理結構或大腦生理功能中,假設有一種儲存訊息的組織系統。就歷程而言,記憶是指個體受到外界刺激,如何將刺激收錄、轉換為訊息,如何再將訊息儲存、提取的處理歷程。因此有下列五種記憶的理論:
  1.神經脈絡理論(Synapse Theory):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認為記憶是神經原間聯結產生神經脈絡的作用,而學習是個體面對環境刺激所作的適當反應。刺激與反應間經過多次的聯結後,在腦中樞建立了神經通路。學習或練習的次數愈多,神經脈絡愈通暢,神經衝動越容易傳達腦中樞。因此,當相同刺激產生神經衝動通過時,個體會感到熟悉,即是記憶。
  2.整體活動理論(Mass Activity Theory):拉什萊(K.S. Lashley)等人的研究認為記憶是大區域的大腦組織整體的發生作用,而不是部分神經原間聯結的現象。大腦的統整作用和分化作用,不能用個別神經原間聯結形成神經脈絡加以解釋。統整與分化必須靠神經系統各部分間互動產生。
  3.記憶痕跡理論(Memory Trace Theory):完形心理學家認為在學習過程中,由於大腦或神經系統的活動,所學得的資料在大腦中會留下記憶痕跡,如果學習材料性質不同,在大腦所產生的痕跡也不相同。這些痕跡並非零亂獨立,而是前後互相關聯的歷程。
  4.核醣核酸理論(Ribonucleic Acid Theory, RNA):瑞典科學家海登(H. Hyden)認為記憶是腦細胞中RNA的量與質所產生的。從動物的研究發現RNA與記憶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有人推論學習可能被編碼而儲存於個體的RNA分子中。
  5.訊息處理理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模擬電腦程式的編寫與應用,將人類記憶的歷程分為編碼、儲存與提取。編碼是指將外來刺激資料加以整理,經過練習後,儲存於長期記憶中,於必要時可以提取使用。因此記憶分為感覺記憶、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參見各詞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記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相似詞: 【印象】
對應華語: 記憶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記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ì-i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心中對事、物所保有的印象。
同義詞: 記持、記性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記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記持記性記憶 相關臺灣客語
相似詞 回想、回憶、印象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