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古今書刻〕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璉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古今書刻〕,明周弘祖撰。為記錄有明一代官府刻書的目錄,包括明代中央機關和地方政府的刻書目錄與當時見存的石刻目錄。全書分上下2編,上編列載刻書目錄,下編列載石刻目錄,前後無序跋,後代傅本有清光緒30年(1904)葉德輝重刊序。〔明史藝文志〕及各家藏書目均不著錄此書,〔四庫未收書目〕也無著錄,葉氏重刊序中認為是傳本太少之故。
  同弘祖為湖廣麻城人,明嘉靖38年(1559)進士,曾任吉安推官,生平見於〔明史本傳〕,由此推知,本書記載的目錄,應為嘉靖時期的出版品。
  該書主要是將明代中央政府各機關及地方各省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與各府等,分層羅列的書目。中央機關依序為:內府、禮部、兵部、工部、都察院、國子監(指北監)、欽天監、太醫院、隆福寺,南京國子監、南京提學察院等11個部門,地方政府為兩京13布政使司,兩京下設有26府,布政使司下有按察使司及130餘府,從該書目可大略得知明代中央及地方政府刻書與石刻的概況。
  由於該書無序跋與凡例,後人難以了解作者的編輯宗旨、動機與目的及作者編輯的方法與原則,茲分別就上下2編歸納出幾項特點,以便對該書進一步認識。
  (一)上編--刻書目錄
1.所列書目僅記書名,不著錄卷數、頁數及刊印年代。2.兩個重要刻書處,也許是因刻書數量較多,而將書目分類列出,一處是南京國子監刻書,分為7類;另一處是福建建寧府書坊刻書,分為10類。而在各府所列書目中,僅建寧府獨列出私人刊印的書坊刻書目錄,當是因明代繁盛的刻書業集中於此之故。除上述二處外,其餘書目皆不分類著錄。3.從所列書名統計,可得知中央機關刻書有447種,兩宗與13布政使司刻書有750種,按察使司有75種,各府有842種,以上為明嘉靖時期的統計,難免有些或散佚、或明代後期刊印而末著錄的,所以明代官府刻書數量應不止於此,不過從此一概括性的書目來看,已可想見明代官府刻書的盛況。4.所列明代嘉靖時官刻目錄,仍有缺漏或不足之處,如中央機關還有秘書監、詹事府、史局、大理寺等機關刻書,該書未著錄。地方各級政府,則分巡道和川、縣級以下不著錄,各地儒學、書院及親王藩府、郡王府等刻書,亦不包括其中。(二)下編--石刻目錄
1.所列石刻附碑刻的名稱外,其下多有小字註解,說明該碑石刻於何時,或出於那位名家所書,或為何而刻,以及座落的方位等資料。2.該目錄所列包括兩宗及13布政使司,下至各府、各州等地,縣級以下不著錄。3.從該目錄可看出我國歷代石刻至明代時保存的情形,例如記錄了北京國子監保存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山東濟南府、登州府分別有秦始皇立的〔秦碑〕、〔之罘山石刻〕;陝西西安府的〔開成石經〕等等,還有許多漢代石刻,唐宋碑刻與明朝當代石刻,以及許名書法家的碑碣,皆有詳細著錄。4.該目錄可稱是我國最早記錄當代全域石刻見存的目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古今書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