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侈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ㄆㄨㄓㄤㄌㄤˋㄈㄟˋㄖㄨˊ:「ㄕㄜㄔˇ」、「ㄔˇㄇㄧˇ」、「ㄏㄠˊㄔˇ」。
  2. ㄎㄨㄚㄉㄚˋㄅㄨˋㄕˊㄖㄨˊ:「ㄔˇㄧㄢˊ」、「ㄔˇㄊㄢˊ」、「ㄔˇㄌㄨ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侈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ǐ
解釋:
  1. 鋪張浪費。
    【例】奢侈、侈靡
  2. 誇大不實。
    【例】侈談、侈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ǐ
解釋:
[形]
1.鋪張浪費。《說文解字.人部》:「侈,泰奢也。」如:「奢侈」。《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2.誇大不實。如:「侈談」、「放言侈論」。《文選.左思.三都賦序》:「侈言無驗,雖麗非經。」
3.大。《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莽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聲而嘶。」
4.放肆、放縱、不節制。《孟子.梁惠王上》:「苟無恆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已。」《呂氏春秋.仲夏紀.侈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誇耀自大,盛氣凌人。《說文解字.人部》:「侈,掩脅也。」清.段玉裁.注:「掩者掩蓋其上,脅者脅制其旁。凡自多以陵人曰侈,此侈之本義也。」

2. 誇大不實。如:「侈談」、「放言侈論」。晉.左思〈三都賦序〉:「侈言無驗,雖麗非經。」《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又以捷奏多侈辭,謂宰相曰……。」清.顧炎武〈五臺山記〉:「余考昔人之言五臺者過侈,……皆太廣遠而失其實。」

3. 大。《廣韻.上聲.紙韻》:「侈,大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薄厚之所震動,清濁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興。」《禮記.雜記下》:「凡弁絰,其衰侈袂。」《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莽為人侈口蹶顄,露眼赤精,大聲而嘶。」

4. 張大、擴大。《字彙.人部》:「侈,張大也。」《周書.卷一二.列傳.齊煬王憲》:「佚樂侈其心,驕貴蕩其志。」《國語.吳語》:「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三國吳.韋昭.注:「侈,大也。」清.顧炎武〈子房〉詩:「始皇方侈時,土宇日開拓。」

5. 顯揚。唐.韓愈〈鄆州谿堂詩序〉:「公亦樂眾之和,知人之悅,而侈上之賜也。」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五:「煇嘗欲裒集賦詠為一編,目為《玉溪唱酬》,以侈一時人物之盛。」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二:「所謂閒鍍鈒花銀盆固在。遇其慶誕,必羅列百數於座右,以侈君賜。」

6. 鋪張浪費。如:「奢侈」。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侈,一曰:『奢泰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史記.卷三九.晉世家》:「十四年,靈公壯,侈,厚斂以彫牆。」《鏡花緣》第一二回:「嫁娶、殯葬、飲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莫不失之過侈。」

7. 過分、超過。《管子.大匡》:「乃令四封之內修兵關市之征侈之。」唐.尹知章.注:「侈,謂過常也。謂重其稅賦。」《莊子.駢拇》:「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七.莊子外篇駢拇》引崔譔曰:「侈,過也。」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而人之行……有實大於名,有名侈於實。」

8. 放肆、放縱。《荀子.王霸》:「四方之國有侈離之德則必滅。」《孟子.梁惠王上》:「苟無恆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已。」《呂氏春秋.仲夏紀.侈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

注音: ㄔ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