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u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uī |
解釋:
[名] 1.物體燃燒後所剩下的屑末。如:「骨灰」、「紙灰」。唐.韋應物〈傷逝〉詩:「染白一身黑,焚木盡成灰。」唐.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2.塵土。如:「風吹得到處都是灰。」《文選.陸機.挽歌三首之二》:「昔為七尺軀,今成灰與塵。」《宋史.卷一八二.食貨志下四》:「東南鹽禁加密,犯法被罪者多,民間食鹽,雜以灰土。」 3.石灰的簡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九.金石部.石灰》:「所在近山處者皆有之,燒青石為灰也。」 [形] 1.淺黑色。如:「灰布」、「灰鼠」。 2.志氣消沉、沮喪。如:「心灰意冷」。宋.陸游〈舟中偶書〉詩:「四方本是丈夫事,白首自憐心未灰。」 [動] 1.燃燒。《抱朴子.內篇.釋滯》:「不灰之木,不熱之火。」《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上.杜篤傳》:「燔康居,灰珍奇。」 2.碎裂。漢.曹操〈上書謝策命魏公〉:「灰軀盡命,報塞厚恩。」 |
|
解釋:
「灰」的異體字。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Galago, Bushbaby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物體燃燒後剩餘的屑末。如:「骨灰」、「紙灰」。《說文解字.火部》:「灰,死火餘(燼)也。」唐.韋應物〈傷逝〉詩:「染白一身黑,焚木盡成灰。」唐.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2. 燃燒、焚毀。《抱朴子.內篇.釋滯》:「不灰之木,不熱之火。」《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上.杜篤》:「燔康居,灰珍奇。」 3. 塵土、細土。晉.陸機〈輓歌〉三首之二:「昔為七尺軀,今成灰與塵。」《老殘遊記》第一二回:「翠花掌燭,翠環捧硯,我來撣灰。」 4. 碎裂。漢.曹操〈上書謝策命魏公〉:「灰軀盡命,報塞厚恩。」唐.張文成〈遊仙窟〉:「玉饌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謝。」 5. 化成灰燼。比喻消沉、絕望。如:「心灰意冷」。宋.陸游〈舟中偶書〉詩:「四方本是丈夫事,白首自憐心未灰。」《中國現在記》第三回:「官場上的人情,最是勢利不過的,大家見撫臺不理,誰還來理我呢?想到這裡,萬念俱灰。」 6. 淺黑色。如:「灰布」、「灰鼠」。《鏡花緣》第一四回:「多九公道:此等人因腳下忽生一股惡雲,其色似黑非黑,類如灰色,人都叫做晦氣色。」 7. 石灰之簡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九.金石部.石灰》:「所在近山處者皆有之,燒青石為灰也。」《清史稿.卷二八四.覺羅滿保列傳》:「滿保疏言:『閩、浙兩省棚民,以種麻靛、造紙、 燒灰為業,良莠不一。』」 |
|
注音: | ㄏㄨㄟ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灰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