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頃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ㄢˇㄕˊㄐㄧㄢㄖㄨˊ:「ㄑㄧㄥˇㄎㄜˋ」、「ㄕㄠˇㄑㄧㄥˇ」。
  2. ㄍㄤㄘㄞˊㄖㄨˊ:「ㄑㄧㄥˇㄏㄨㄛˋㄌㄞˊㄕㄨ」、「ㄑㄧㄥˇㄨㄣˊㄐㄧㄚㄧㄣ」。
  3.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ㄇㄧㄢˋㄐㄧ˙ㄉㄜㄉㄢㄨㄟˋㄍㄨㄥㄓˋㄧˋㄑㄧㄥˇㄉㄥˇㄩˊㄧˋㄅㄞˇㄇㄨˇㄏㄨㄛˋㄔㄥㄨㄟˊㄍㄨㄥㄑㄧ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頃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ǐng
解釋:
  1. 短時間。
    【例】頃刻、少頃、俄頃
  2. 剛才、近來。
    【例】頃聞佳音、頃接來書
  3. 量詞。計算面積的單位。公制一頃等於一百畝。 △公頃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īng
解釋:
[形]
斜、側。通「傾」。《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不單頃耳而聽已聰。」
注音:
漢語拼音: qǐng
解釋:
[名]
1.量詞。表示面積的單位。在公制中一頃等於一百畝。也稱為「公頃」。
2.過去的時間。唐.杜甫〈奉贈李八丈判官〉詩:「頃來樹嘉政,皆已傳眾口。」
[形]
近。如:「頃年以來」。
[副]
1.短時間。如:「頃刻」、「少頃」、「有頃」、「俄頃」。
2.剛才。如:「頃聞佳音」、「頃接來書」。
3.左右,指大約的時間。如:「民國二十年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hí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ㄧㄥ

斜、側。通「傾」。《說文解字.匕部》:「頃,頭不正也。」清.段玉裁.注:「引伸為凡傾仄不正之偁。」《詩經.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王襃》:「不單頃耳而聽已聰。」

㈡ㄑㄧㄥˇ

1. 量詞。計算面積之單位。公制一頃等於一百畝。亦稱為「公頃」。《廣韻.上聲.靜韻》:「頃,田百畝也。」《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為溉田,各萬餘頃。」《紅樓夢》第七九回:「其餘田地不用說,單有幾十頃地獨種桂花。」

2. 短時間。如:「少頃」、「有頃」。《莊子.秋水》:「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戰國策.燕策三》:「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頃之未發。」《晉書.卷六七.列傳.郗鑒》:「安曰:『不能為性命忍俄頃邪!』」《西遊記》第四一回:「好大聖,縱雲離此地,頃刻到東洋。」

3. 近。《漢書.卷九.元帝紀》:「頃者有司緣臣子之義,奏徙郡國民以奉園陵,令百姓遠棄先祖墳墓。」《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頃者師旅未解,用度不足。」《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加頃年以來,雨水不時,汴流東侵,日月益甚。」

4. 左右,指大約之時間。如:「民國二十年頃」。《史記.卷一一九.循吏列傳.孫叔敖》:「相曰:『如此幾何頃乎?』市令曰:『三月頃。』」

5. 過去之時間。唐.杜甫〈奉贈李八丈判官〉詩:「頃來樹嘉政,皆已傳眾口。」

6. 剛才。如:「頃聞佳音」、「頃接來書」。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灤陽消夏錄四》:「近見先生多醉歸,稍稍疑之,頃聞與僧言,乃日在酒樓觀劇,是一浪子耳。」

注音: ㈠ㄑㄧㄥ ㈡ㄑㄧ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頃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