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傑弗瑞,羅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Joffery, Robert (1930-1988)
作者: 江映碧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他出生於華盛頓,美籍芭蕾舞者、編舞家與舞蹈總監,1937年起師事諾維克夫(Ivan Novikoff),1942年起隨威爾斯(Mary Ann Wells)習舞,在美國芭蕾舞團學校(The School of American Ballet)時曾隨巴蘭欽(Balanchine)、歐布可夫(Anatole Obukhov)、夫拉迪米洛夫(Pierre Vladimirov)、夫朵洛娃(Alexandra Fedorova)習舞;亦隨從歐丹尼爾(May O`Donnell)與斯庫爾(Gertrude Schurr)等學習現代舞,1949-1950年赴巴黎成為羅藍培堤舞團舞者,1951-1953年加入梅.歐丹尼爾現代舞團(May O`Donnell Dance Theater),1952-1955年為紐約YM-YWHA舞團編舞,1955年為倫敦藍貝爾舞團編舞,1968-1969年擔任紐約朱太奎歌劇院與紐約市立歌劇院之舞蹈編導,1954年創立羅勃.傑弗瑞芭蕾舞中心舞團(Robert Joffrey Ballet Centre),1956-1964年該舞團由哈克尼斯基金會資助,改名為哈克尼斯芭蕾舞團,1965年傑弗瑞新創自己的羅勃.傑弗瑞芭蕾舞團,1977年至今定名為傑弗瑞芭蕾舞團(Joffrey Ballet),除了舞台工作傑弗瑞也熱衷於芭蕾舞教育,1950-1955年他曾任教於紐約表演藝術高中,1953年至今他是傑弗瑞芭蕾舞學校的創辦人兼老師。傑弗瑞是一位很有才華的編舞家,他的舞蹈作品有時富浪漫詩意、有時則詼諧有趣,他的名作有《女神之舞》(Pas de Déesses, 1963)與《腓神》(Astarte, 1967),《女神之舞》是以古典芭蕾舞步為骨幹,經過傑弗瑞的修飾後成為富有浪漫詩意的優美舞蹈,《腓神》雖是一齣描寫希臘神話中專司愛情與生育女神的舞蹈,傑弗瑞卻以它來影射搖滾與迷幻世代的情愛與慾望,他以搖滾為配樂,加上舞台上以似夢似動的背景影片以及熱情的雙人舞,《腓神》已劃過時空成為現代人的愛情故事。由於時勢所趨,傑弗瑞似乎較偏重於重現芭蕾舊作,另外為培養新生代編舞家,他的舞團經常提供創作的機會給新生代編舞家;吉羅.亞匹挪(Gerald Arpino)、艾文.艾利(Alvin Ailey)、崔拉.沙普(Twyla Tharp)、羅拉.道若(Lanra Daura)、馬克.摩里斯(Mark Morris)、摩西.潘德頓(Moses Pendleton)與威廉.佛斯得(William Forsythe)等,舞壇新秀都曾為他的舞團編舞,使其舞團的演出節目極符合現代潮流。在舊作重現方面則廣納近代各種芭蕾名作包括:科特.尤斯的《綠桌》(Gruner Tisch, 1967)、尼金斯基的《牧神的午後》(The Afternoon of A Faun)與《春之祭禮》(The Rite of Spring)、尼金斯卡的《婚禮》(Les Noces)、馬辛的《遊行》(Parade, 1973)、米契爾.佛金的《彼得羅虛卡》(Petrushka)、喬治.巴蘭欽的《卡堤龍》(Cotillon)……等,大部份為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Les Ballets Russes de Serge de Diaghilev)的經典之作。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 1987、Mary Clarke &Clement Crisp《Ballet An Illustrated Histiry》, 1973、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 1993.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傑弗瑞,羅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