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周汝登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周汝登字繼元,別號海門,明嵊縣人。萬曆五年(1577)進士,擢南京工部主事;歷任兵吏二部郎官,及南京尚寶卿。汝登有從兄周夢秀,聞道於龍谿,汝登因之,遂知向學。
  南都講會,汝登拈〔天泉證道〕一篇,相與闡發,許敬菴未之深肯;明日出九條目,命曰九諦,以示會中,汝登為九解復之,使天泉宗旨益明。許敬菴言「無善無惡,不可為宗」,汝登指出:「維世範俗,以為善去惡為隄防,而盡性知天,必無善無惡為究竟。無善無惡,即為善去惡而無跡,而為善去惡,悟無善無惡而始真;教本相通不相悖,語可相濟難相非,此〔天泉證道〕之大較也。今必以無善無惡為非然者,見為無善,豈慮入於惡乎?不知善且無,而惡更從何容,無病不須疑病,見為無惡,豈疑少卻善乎?不知惡既無,而善不必再立,頭上難以安頓,故一物難加者,本來之體,而兩頭不立者。妙密之言,是為厥中,是為一貫,是為至誠,是為至善,聖學如是而已。」實則陽明言無善無惡心之體,原與性無善無不善之意不同;性以理言,理無不善,安得云無善;心以氣言,氣之動,有善有不善,而當其藏體於寂之時,獨知湛然而已,亦安得謂之有善有惡乎!其論陽明究竟話題,可謂精闢入理。
  羅近溪(汝芳)嘗以〔法苑珠林〕示汝登,汝登覽一二頁,欲有所言;近溪止之,今且看去,汝登竦然若鞭背。汝登供近溪像,節日必拜,事之終身,其篤師友之義如此。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周汝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