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翳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ì |
解釋:
[名] 1.用羽毛製成的車蓋。《說文解字.羽部》:「翳,華蓋也。」《晉書.卷二五.輿服志》:「戎車,駕四馬,天子親戎所乘者也。載金鼓、羽旗、幢翳。」 2.供作蔽覆的東西。《管子.小匡》:「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甲不解壘,兵不解翳。」唐.曹松〈碧角簟〉詩:「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絕纖塵。」 3.一種瞳孔為白膜所蒙蔽,以致無法看清東西的眼疾。宋.蘇軾〈贈眼醫王生彥若〉詩:「運鍼如運斤,去翳如拆屋。」 [動] 1.隱藏、隱居。《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七》:「陳平無產業,歸來翳負郭。」《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管寧傳》:「寧抱道懷貞,潛翳海隅。」 2.遮蔽。《楚辭.劉向.九歎.遠逝》:「阜隘狹而幽險兮,石嵾嵯以翳日。」唐.劉禹錫〈磨鏡篇〉:「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 3.摒棄。《國語.周語下》:「而又奪之資,以益其災,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新唐書.卷一五六.李元諒傳》:「元諒培高浚淵,身執苦與士卒均,菑翳榛莽,闢美田數十里。」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ī |
解釋:
(一)之又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ㄧˋ 1.古代以氂牛尾或鳥羽等製成之裝飾物,形多下垂如蓋。用於舞蹈、儀隊車仗中,葬禮時亦用於引導棺柩隊伍。《說文解字.羽部》:「翳,華蓋也。」清.王筠.句讀:「鄭司農注〈鄉師〉云:『翿,羽葆幢也。』筠案:『翳、翿皆古名,幢則漢名。故《方言》曰「幢,翳也。」《廣韻.去聲.霽韻》:「翳,羽葆也。」《晉書.卷二五.輿服志》:「戎車,駕四馬,天子親戎所乘者也。載金鼓、羽旗、幢翳。」 2.供作蔽覆之物。《管子.小匡》:「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甲不解壘,兵不解翳。」唐.曹松〈碧角簟〉詩:「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絕纖塵。」 3.遮蔽。漢.劉向〈九歎.遠逝〉:「阜隘狹而幽險兮,石嵾嵯以翳日。」唐.劉禹錫〈磨鏡篇〉:「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 4.隱藏、隱居。晉.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七:「陳平無產業,歸來翳負郭。」《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管寧》:「寧抱道懷貞,潛翳海隅。」 5.一種瞳孔為白膜所蒙蔽,以致無法看清東西之眼疾。宋.蘇軾〈贈眼醫王生彥若〉詩:「運鍼如運斤,去翳如拆屋。」 6.摒棄。《國語.周語下》:「而又奪之資,以益其災,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 ㈡ㄧ,ㄧˋ之又音。 |
|
注音: | ㈠ㄧˋ ㈡ㄧ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翳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