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別差異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è bié chā y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個別差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è bié chā yì |
解釋:
個體因受遺傳、學習、環境、成熟等因素影響,使個體間不論在能力、人格或行為的表現上均有差異的情形,稱為「個別差異」。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個別差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
作者: | 陳李綢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個別差異是指個體在發展與成長過程中,因環境和遺傳因素各異,各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顯示出人和人不同的現象,個體不僅在外表相貌、身高、體重等生理特徵方面不同,在能力、人格、動機、興趣、態度等心理特質方面亦有差別。因此,在教育歷程中,了解及評鑑學生的個別差異,以為因材施教的原則,成為重要的課題。 個別差異的研究通常分成兩方面:一為認知方面的個別差異研究,即為探討個人的能力、性向及認知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一為非認知方面的個別差異研究,即為探討個人在人格及動機上的差異問題。另外,個別差異又分為個別間差異及個別內差異。個別間的差異代表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例如人們因性別、年齡、能力、人格或家庭背景、社經地位不同而其身心特質有所不同。個別內差異代表同一個體在不同心理特質上的差異,例如個人可能具有某種特殊性向如音樂等能力,但卻具有低的機械性向能力等。 在同年齡群中,個別差異更為明顯,每一個體在智力、人格、性向等方面均有其獨特性,因此有不同的需要和教育介入。 個體與個體間最明顯的差距是身體發展的不同速率,個體在身體大小、力量、速度和協調性等方面均不同,而造成運動技能表現上的差異。個體間在達到青春期的速度亦不一,故青春期的少年何時出現情緒的或行為的激烈反應,也有個別差異存在。 同年齡的兒童或青少年在心智能力上顯現不同的程度,例如根據測驗結果,發現兒童在智力、知識、字彙和解決問題能力上即程度不一。就認知能力的發展而言,兒童以不同的年齡或速度達到高層次之抽象的、邏輯推理的成熟程度。 在人格上,個體間亦存有很大的差異,透過先天的和社會化的複雜因素,有的個體表現是積極的,有的則是消極的;有的個體具侵略性並常和他人處於敵對狀況,相對於友善的和助人的個體;有的個體是公眾型人物,有的則是孤獨者。在這些對比型的個體外,也有更多個體是屬於中傾者。 在一般態度上,不同的個體可能各屬於以下四型的生活型式:冒險型、安逸型、依賴型、大眾型。此外,不同的個體也可能屬於以下的行動型式之一:反應型、熟思型和機械型者。 個體在學習能力和學業成就的表現上亦有相當大的差異(參見「學習能力」)。此外,個體間在家庭社經地位上的差異亦頗受重視。 許多個別差異狀況可透過特殊的心理測量工具得知,心理學者和教育人員藉著個別差異的診斷以了解學習者的特質、需要或問題,並藉以提出適當的處方。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個別差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