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成就落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chievement gap
作者: 林永豐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成就落差的問題早在1900年初期美國的相關研究中便已提出,主要指白人與黑人學童在學業成就上的差異,亦即非洲裔美國人(African American)與歐洲裔美國人(European American)在標準化測驗上的表現差距。爾後的研究將關心的層面擴大,涵蓋了上述兩類學生在成績點數、高中畢業率、大學入學率、完成大學教育的比例等面向的差異。   除了上述黑人學生的學業表現較落後之外,成就差異也可能表現在不同族群之間,而影響其教育機會之均等。例如,男女生的學業表現是否有落差?女生在科學科目上的表現是否落後男生?又原住民學生的學業表現是否較一般學生落後的問題也受到重視,究係是學習能力不同?抑或是文化的差異?此外,社經條件與教育資源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城鄉差異,是否導致都市區學生的表現往往較一般鄉村或偏遠地區學生的表現要好?再者,逐漸擴大的貧富差距或數位落差,是否形成新的弱勢族群,而使家境較差的學生無法與同儕競爭。最後,英文科日愈明顯的雙峰現象顯示學生的表現並非常態分佈,不僅趨於兩極,且差異漸大,所突顯的亦是成就落差的現象。   成就落差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種主要的觀點:(一)生物學的解釋:早期的觀點認為是不同種族之間的基因不同所產生的差異。不過,這類研究後來被強烈批評具有研究方法上的缺失,說服力不足。
(二)社會學的解釋:從社會階級的角度來分析,研究者發現在家長教育程度、家長收入、家庭財富等方面,往往具有族群上的差異。由於白人家長的教育程度與經濟狀況往往較佳,造成白人與黑人小孩的成就落差。
(三)心理學的解釋:Claude Steele的研究指出,黑人大學生表現較差的原因之一,乃是他們害怕旁人以負面的種族偏見,來看待他們的成就表現;但同時,他們也擔心較低的成績,不也會更讓人相信、加深了此一刻板印象。所謂「刻板印象的威脅(stereotype threat)」往往導致黑人學生產生認同的失落(disidentification),使學生無法在教育這個範疇中肯定自己,進而造成了成就落差。
(四)文化人類學的解釋:黑人學生往往對學業表現感到反感,結果,若有黑人學生表現不錯,則會被他的同儕們譏笑,說是「學白人的樣子(acting white)」。另外有些研究則指出,學校往往對白人學生較好、回饋較多、也較符合白人的文化型態,如衣著、用字遣詞與說話的語氣、學習的型態…等,亦即學校的文化較不利於黑人學生的學習。
(五)教育學的解釋:有研究者認為成就差異是因為白人與黑人小孩即使進了同一所學校,所遭受到的待遇也不同,因而導致學業成就上的落差。例如,黑人學童往往被編入後段班、被編入特教班的比例較高、在資優班的比例較低、往往被較無經驗的老師教到、老師給予的學術期望較低…等等。
Arrow, K., Bowles, S. & Durlauf, S.(Eds.) (2000). Meritocracy and Economic Inequalit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encks, C. & Phillips, M. (Eds.)(1998). The Black-White Test Score Gap.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e.
參考資料:
Arrow, K., Bowles, S. & Durlauf, S.(Eds.) (2000). Meritocracy and Economic Inequalit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encks, C. & Phillips, M. (Eds.)(1998). The Black-White Test Score Gap.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成就落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