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主日學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nday School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主日學校通常指為兒童(有時也為成人或青少年)施行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所辦的學校。這種教會學校(church school),有時亦稱安息日學校(Sabbath school),而主日學校通常在星期日教會中進行約一小時的教學。雖然主日學校的興起反映了新教徒(Protestant)與英裔美國人(Anglo-American)的影響,但目前卻是全世界各基督教教區在星期天早上普遍進行的教學活動。
  主日學校的歷史並不等於基督教宗教教育的歷史;在主日學校興起之前,每個星期日一直都有零星的、偶爾的對於兒童和青少年施行宗教的教導。但是真正有組織、在教會指導下進行宗教教育的主日學校之興起,則是屬於十八世紀晚期與十九世紀早期的事。主日學校的興起,基本上與兩種運動有關:一是人道主義的(humanitarian)覺醒,使得兒童的生命受到重視,並擴展了初等教育的範圍;一是宗教的復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衛斯理教派運動(Wesleyan Move-ment)。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為英國著名佈道家,也是基督教衛斯理教派的創始人,他與弟弟查爾斯.衛斯理(Charles Wesley, 1707~1788)於一七三五年起曾至北美傳教;一七三七年,衛斯理在薩凡那(Savannah)首先倡行主日學校運動(Sunday School Move-ment),但此一運動直到一七六三年時才傳到英國,而且在初期時,主日學校運動的理想尚鮮為人知。主日學校的真正興起仍要等到一七八○年代時,英國格羅斯特(Gloucester)地方的報業出版商雷克斯(R. Raikes, 1735~1811)將其重新具體實現時開始。
  雷克斯被稱為「主日學校之父」(father of Sunday school),曾多年致力於監獄改革的事業;但他對被拘留兒童的關懷,後來又逐步轉移到預防貧困家庭兒童犯罪的治本工作上。由於這些貧童大多數每天均須拼命工作,因此他們不太可能到慈善學校(charity school)去求學,雷克斯因而主張成立每週只上一天課的慈善學校(one-day charity school),讓下層階級的兒童在星期日可以學習閱讀〔聖經〕,以便提高道德修養,避免犯罪。他在一七八○年時,創辦了第一所主日學校,但由於教育的方式過於嚴厲,收效甚微。後來遂改變方式,以少量金錢聘請受過教育的婦女,來教導貧童學習教義問答及簡單的識字知識;雷克斯於一七八三年所創辦的主日學校隨即獲得成功。
  雷克斯雖稱不上是位好教師,但他卻是位傑出的宣道者;他於一七八三年將他的觀念及作法刊登在他主編的刊物中,獲得了許多人的注視及贊助,各地教會紛紛成立主日學校。而後,創辦主日學校成為慈善人士表顯善行的新風尚。一七八五年,倫敦南人福克斯(W. Fox)創辦了主日學校協會(Sunday School Society),該協會在倫敦及其他城市迅即發展為專門幫助窮人的小型教育體系;至一七八七年時,共有二十五萬名兒童在主日學校中就讀。十八世紀末及十九世紀初時,主日學校運動遍及了整個英國。
  雷克斯創辦新型學校的消息一經傳至新大陸,美國一部分的教會人員也於一七九一年仿效福克斯在費城(Philadelphia)成立美國的第一個主日學校協會;此後這類組織在美國各地紛紛成立。到十九世紀中期時,美國的主日學校呈現了與英國不同的特性:首先是美國的主日學校常有演變成教會的情形(特別是在剛開發的西部);其次,美國主日學校也逐漸不僅限於為窮人開設,富有白人家庭的兒童也成為主日學校教育的對象。再加上美國公共教育體制的建立早於英國,公立學校的出現使得主日學校不再擔負起教育讀、寫、算的基本任務,而僅限於〔聖經〕及基督教生活的教育。後來事實也證明,此一教育目的對於主日學校而言更為切實可行,也更有助於主日學校的擴展。
  一八六五年至一九二○年間,是主日學校運動的全盛期,一八七二年時甚至有〔國際統一課程計畫〕(International Uniform Lesson Plan)的產生;此一計畫主張在每一所主日學校中向所有不同年齡的學生教授同樣的〔聖經〕內容。〔統一課程計畫〕後來成為大多數英語系國家主日學校的固定課程;在此基礎上,世界主日學校大會(World Sunday School Convention)與世界主日學校協會(World Sunday School Association)也分別於一八八九年及一九○七年時成立。
  主日學校在二十世紀時歷經了變遷與改革,一九○○年以後,進步主義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的分支「宗教教育運動」(Religious Education Movement)主張將主日學校課程予以分級(""graded"" lessons),至一九二○年代時,大部分教派的主日學校都採取分級課程。此外,由於人們閒暇生活方式的改變,其他培養品德的教育機構不斷出現,及世俗化力量的日漸強大,主日學校的就讀人數於一九二○年後持續減少,影響力也不若往昔。但即使如此,主日學校至今仍是美國新教培育教徒之宗教教育的主要機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主日學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