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國禮儀之爭(天主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inese Rite Controversy
作者: 趙一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第十六世紀時,天主教以利瑪竇為首,再度傳入我國,首先遭遇的問題,是如何使教義適應中國文化,具體地講,天主教對中國傳統的信仰及禮俗如何適應,哪些應視為宗教性的迷信而應予以揚棄,哪些合乎教義或與教義並不衝突可予以保留,或提升。當時實際遭遇的問題有:對宇宙的主宰應採用何種名稱?對盛行的祭祖及祀孔的禮儀應持何種態度?教友可否遵行,或者應視為宗教迷信,而予以禁止?對這些問題,傳教士們之間有不同的意見。利瑪竇作過詳細的研究之後,認為祭祖敬孔的禮儀並無敬拜偶像的用意,只是一些社會通行的禮儀,因此可以接受。在初期耶穌會傳教士當中,雖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但尚未產生嚴重的衝突。直到日後,即明末清初,道明會士及方濟會士先後來華後,對祭祖敬孔禮儀的爭論便逐漸熱烈的展開,在天主教在華傳教史中稱之為「禮儀之爭」。
  這種紛爭其實涉及宣道工作的兩種方式:其一是尊重並適應中國固有文化,盡可能予以基督化。依此原則,祭祖祀孔的禮儀基本上可視為中國人孝道的傳統表示。如有迷信成分在,同先予以淨化,不必完全否定其價值。其二是強調皈依應是生活的方式完全改變,故此以前帶有迷信色彩的習俗均應予以拋棄。依此主張,祭祖祀孔之禮,教友絕對不可實行,因此傳教士分為兩個陣營,爭論不休,只有報告教宗定奪。但是羅馬教廷因地處遼遠,交通不便,真象難明,未能對此問題作出快捷、清楚而適當的指示,致使爭論長達幾乎一世紀之久。教宗克里門於一七一五年公布了[從登極之日]詔諭,嚴禁教友實行祭祖祀孔之禮,傳教工作受到極大的挫折。然而教宗這項禁令並未解決一世紀以來的爭論,因為傳教士們對禁令各有不同的解釋,未能採取一致的行動。
  最後教廷經過徹底的研究,由教宗本篤十四世(Benedict XIV)於一七四二年七月五日,又頒布了[自上主聖意]通諭,作出結論,聲明當時的祭祖祀孔之禮,有宗教迷信的成分在,故應予禁止,同時並嚴禁教內人士對此項禮儀問題再加討論。禮儀之爭遂暫告結束。直到二十世紀時,人民習俗與思想大有改變,教育與學術大有進步,以前禁止的禮儀,已喪失了原有的宗教性意義。教宗庇護十二世(Pius XII)乃於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八日由傳信部發出新諭令,取消了以前的禁令,聲明祭孔乃是向這位偉人表示尊敬,祭祖只是表示對祖先的孝道,亦即慎終追遠。從此,這數世紀所爭論的禮儀問題,才得到了解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國禮儀之爭(天主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