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擊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ōng jí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攻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反詞: | 護衛、防守、防禦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ōng jí |
解釋:
1.以武力、語言或文字對人施加傷害。如:「他義正詞嚴,以事實澄清了對手的攻擊。」 2.主動進攻,襲擊敵人。《三國演義》第一○八回:「今他築起大堤,左右又築兩城,以防巢湖後面攻擊,諸公須要仔細。」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攻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ggression |
作者: | 劉麗雲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治療名詞。是個體追求目標的動機性行為受到挫折所導致的反應。攻擊的方式有身體的、精神的或語言的,或直接攻擊他人身體的或破壞物品的。攻擊的目的不一定是在傷害受攻擊者,也有藉攻擊獲得自我滿足或引起他人注意。在舞蹈治療中治療師應用治療技巧以引導參與者將攻擊的衝動和慾望昇華到身體活動中,或將潛在與攻擊有關的焦慮、不安、挫折等透過律動的方式宣洩出來。 |
|
參照: 《張氏心理學辭典》1992、《舞蹈律動治療》民國七十五年、《發展心理學》民國七十三年、《Dance Therapy》1981.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攻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Aggression |
作者: | 鄭芬蘭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所謂攻擊可分為兩部分來說明: 1.攻擊性行為:指對別人造成傷害之行為,並且是攻擊者有意的行為。攻擊行為可能是反社會、利社會或是社會性認可的,視攻擊行為是否違反或遵從社會規範而定。例如,因搶劫不成而殺人,屬於反社會的攻擊行為;而法警執行槍決則是遵從社會規範;在課室中的體罰問題,則一直是個爭議性很大的攻擊行為。 2.攻擊性情緒:指企圖傷害別人的內在狀態,例如憤怒。攻擊情緒不一定都表現出來成為攻擊行為,因為社會規範不允許個人隨意表達其攻擊情緒和攻擊行為。故很多時候個人必須學習控制自己的攻擊情緒,並克制其攻擊行為。 有關產生攻擊行為的理論如下: 1.佛洛依德(S. Freud)認為個人為滿足自己需求而向外攻擊,所以攻擊是本能之一。例如雄性鬥魚的攻擊行為,似乎不需要學習。另一種攻擊則是轉向自己,稱之為死之本能。 2.挫折攻擊說認為當個人受到挫折時,攻擊是挫折的反應之一。例如丈夫夜歸,當妻子一再的說教責罵,丈夫備受挫折而出手打人;許多的家庭暴力因此而起。 3.社會學習論認為攻擊行為可經由模仿學習而來。許多研究顯示:當兒童觀賞完暴力影片之後,其攻擊行為增加許多,可由直接模仿或替代性模仿而學到暴力,例如兒童由家中成人學到攻擊行為,也可由大眾傳播中模仿,因此大眾傳播對暴力影片的處理,相當受到重視與關注。 攻擊的方式有兩類:(1)直接攻擊,對攻擊目標直接加以傷害,例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2)間接攻擊,以迂迴、間接的方式達到攻擊的目的。 直接的攻擊行為往往受到社會規範的制止,因此在複雜的社會互動之下,個人會學著把直接的攻擊行為化明為暗,即採取間接的、迂迴的、被動的方式,或設法使自己的攻擊行為合乎社會規範,或者至少不易被抓到把柄的方式。例如員工對公司不滿,不一定直接要求罷工或談判,可能使用上班時怠惰、敷衍或暗中破壞公物,來宣洩不滿的情緒,以達到攻擊的目的。 在正常的情況下,個人的行為受社會規範監控,但在群眾運動中有一值得注意的現象,即是處身於群眾裡的個人經常肆無忌憚的表現破壞性的攻擊行為。這時候最容易產生暴力感染,因為在群眾裡的匿名作用、責任分散、群眾的鼓噪……等因素引起個體的激昂狀態及相關反應,即是「去個人化現象」(deindividuation)。 故攻擊有如雙面刃,有正面功能,亦有負面的破壞性。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攻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動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相似詞: | 【攻打】 |
相反詞: | 【防禦】 |
對應華語: | 攻擊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攻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kong-kik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攻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