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彌撒曲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mí sā qǔ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í sā qǔ
解釋:
  1. 天主教堂所用以讚美基督獻身十字架犧牲的精神的合唱歌曲。包括慈悲經(Kyrie)、榮耀經(Gloria)、信經(Gredo)、聖讚經(Sanctus)、羔羊經五個樂章。作曲家均用同一拉丁文歌詞譜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彌撒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í sā qǔ
解釋:
天主教堂所用以讚美基督獻身十字架犧牲的精神的合唱歌曲。包括〈慈悲經〉(Kyrie)、〈榮耀經〉(Gloria)、〈信經〉(Gredo)、〈聖讚經〉(Sanctus)、〈羔羊經〉五個樂章。作曲家均用同一拉丁文歌詞譜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彌撒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ss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曲類型名。彌撒是羅馬天主教會最重要的崇拜儀式,它與紀念基督與門徒最後的晚餐有關。彌撒一詞是來自崇拜結束前的拉丁文句子《Ite Missa Est》,意為《離開吧,彌撒已完畢》。從七世紀開始教會在正式講經之前後,都要舉行彌撒,利用歌唱、禱告和讀經來帶領崇拜。彌撒可分兩類:特別彌撒和普通彌撒。特別彌撒只在重要節日時才舉行,平日皆用普通彌撒。彌撒的過程又分歌唱和朗誦部份,以下列出彌撒的歌曲及朗誦次序。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Mass
作者: 周淑卿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彌撒一詞源自羅馬,為天主教所行的供神獻祭儀式,本為晚餐前禱告之意,後轉為禮拜之意,今則為獻祭之意,因而在獻祭時所用的讚美歌亦用此名。彌撒是天主教會最神聖莊嚴的儀式,表示對最後晚餐的紀念和它的神祕重現。其名稱是由Ite, missa est(直譯為離開吧,彌撒已完畢)而來,這是在儀式完畢時所唱的曲子。一般可分為四大類:普通彌撒、安魂曲、婚禮彌撒、教皇大典彌撒。
  彌撒曲分為無音樂的朗誦以及有音樂的歌唱兩部分,前一部分由主領彌撤的神父和其助理負責,後一部分則由聖歌隊擔任。所有項目(每一經)區分為特別朗誦(歌唱)與普通朗誦(歌唱)。特別彌撒的詞曲只能用於特殊節日,普通彌撒則可用於任何時日。其形式如下圖表所示:
  
  目前一般所稱的彌撒曲通常指慈悲經、榮耀經、信經、聖哉經、羔羊經五個項目,這些是普通彌撒,一年到頭都在使用。自十四世紀開始,就有許多作曲家著力於此。
  一四○○年左右,彌撒曲包含十一個項目,有五首特別彌撒,六首普通彌撒。複音時期的作曲家經常創作普通彌撒,以致這五首普通彌撒有時候被視為一體,特別彌撒的歌詞比普通彌撒要古老得多,多數源自聖歌。普通彌撒的曲和詞何時出現則不一定,例如信經要到一○一四年才成為彌撒的一部分。
  一四○○至一六○○年是彌撒曲的主要時期;此時彌撒曲是指整個普通彌撒的複音樂曲,這也就是現今彌撒曲的意義。這些作品以連章(cycle)的形式呈現,藉由崇拜儀式的連接或藉音樂上的方法將各種不同的樂章組合在一起。最簡易的方法是以相同的音樂作為每一項普通彌撒的開頭,尤有進者,則以同一曲調為基礎寫作各樂章。連章形式的彌撒曲代表作曲家為法國杜飛(Guillaume Dufay, c. 1400~1474)及義大利帕勒斯替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1594)。
  十七世紀早期,彌撒曲被認為是主要的音樂作品,這主要是因為帕勒斯替那的影響,部分因為彌撤曲的歌詞被認為不描述感情,符合當時的風氣。十八世紀,特別是在義大利,許多彌撤曲以各種新舊風格寫成,甚至以管絃樂、獨唱加合唱的形式出現,也有借用器樂與歌劇手法的作品。
  十九世紀早期的作曲家將續「交響彌撒曲」的創作,但在此時期最受注意的彌撒作品是安魂曲,其歌詞富有戲劇的可能性。這些發展思潮在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布魯克納(A. Bruckner)的彌撒作品中開始有所反省,而試圖重拾文藝復興時期的感覺。
  二十世紀,彌撒曲創作持續走下坡,但仍有一些重要作品完成,如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與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 1895~1963)的彌撒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