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幾內亞比索學校制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ool System in Guinea-Bissau
作者: 蔡清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幾內亞比索共和國(Republic of Guinea-Bissau)位於非洲西部,北與塞內加爾(Senegal)接壤,東、南與幾內亞共和國(Republic of Guinea)交界,西濱大西洋,除陸地之外尚包括沿岸四十個島嶼所形成的比熱戈斯群島(Bijagoz),總面積為三萬六千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約與臺灣相仿。農業是幾內亞比索的主要經濟活動,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數百分之八十五左右(一九九○年),常受氣候影響,大雨和乾旱交錯,使得該國每人平均所得約為二百美元。根據一九九一年七月之統計,該國人口有一百零二萬三千五百四十四人,百分之九十九為非洲原住民。官方語言雖為葡萄牙文,卻僅有百分之十的人口能懂,如將其他語文計算在內,文盲比例約在百分之六十八左右。
  幾內亞比索自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脫離葡萄牙獨立以來即由軍政府執政,全國僅有一個政黨(PAIGC),使該國內部動亂不已。一九九○年十二月,PAIGC議決在兩年的期限內修憲建立多黨政治,並在一九九三年舉行總統大選,預料該國之民主政治將從此邁向坦途。
  幾內亞比索之學校制度如下圖所示,承襲了葡萄牙殖民時期的舊制並力圖加以改革。小學基礎教育(elementary basic education)為期四年,就學率約僅百分之五十四(1992);其後之「補充基礎教育」(complementary basic education)為期兩年(即第五、六年級),係將殖民時期小學之後為期兩年的中學預備教育轉換並納入初等教育範疇,就學率僅百分之四十二。中等教育包括七至九年級,就學率約僅百分之二十;其中有一所國立中學(National Lycee Kwame N'Krumah)設有七至十二年級,其學生更占了該國中學生的一半。高等教育方面則僅有兩所「中間學校」(middle school):國立體育及運動學校(National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與法律學校(School of Law),每年各僅招收八十名學生。幾內亞比索境內並無大學,有志者必須遠赴他國求學。
  
  技術職業教育方面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的職業學校招收修畢六年級課程者,修業三年;第二層次則為前述之體育及法律學校,招收九年級畢業生,屬於高等教育。
  由於幾內亞比索政府懷疑教育部門之效率,使得教育支出在政府總預算中的比例愈來愈低。其國內經費僅占全部教育經費的百分之十二,其餘均來自國外之捐助或貸款。而這些外來資金又僅有極少部分花在國內,其餘絕大多數用來支付購買教學用品或是外國顧問之薪質。
  幾內亞比索未來教育的發展,除了繼續其在一九八○年代所作的努力,如增建校舍、全力掃盲、加強初等教育及專業訓練等,尚有四項困難亟待克服:(1)教育財源短缺;(2)提供較理想的教材與設備;(3)加強教師之專業訓練;(4)逐漸減緩國人須至國外接受大學教育之窘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幾內亞比索學校制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