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完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ㄑㄧˊㄑㄩㄢˊㄖㄨˊ:「ㄨㄢˊㄓㄥˇ」、「ㄨㄢˊㄇㄟˇ」、「ㄨㄢˊㄕㄢˋ」、「ㄨㄢˊ滿ㄇㄢˇ」、「ㄨㄢˊㄅㄟˋ」。
  2. ㄇㄟˊㄧㄡˇㄙㄨㄣˇㄏㄨㄞˋㄖㄨˊ:「ㄨㄢˊㄏㄠˇㄖㄨˊㄔㄨ」、「ㄨㄢˊㄅㄧˋㄍㄨㄟㄓㄠˋ」。
  3. ㄓˇㄕˋㄑㄧㄥˊ˙ㄉㄜㄐㄧㄝˊㄕㄨˋㄖㄨˊ:「ㄨㄢˊㄔㄥˊ」、「ㄨㄢˊㄍㄨㄥ」、「ㄨㄢˊㄐㄧㄝˊ」、「ㄨㄢˊㄅㄧˋ」、「ㄨㄢˊ稿ㄍㄠˇ」。
  4. ㄍㄨㄤㄐㄧㄣˋㄅㄞˋㄖㄨˊ:「ㄩㄥˋㄨㄢˊ」、「ㄏㄨㄚㄨㄢˊ」、「ㄓㄜˋㄧㄤˋㄧˋㄌㄞˊㄊㄚㄓㄣ˙ㄉㄜㄨㄢˊ˙ㄌㄜ。」
  5. ㄆㄧㄣˇㄉㄜˊㄇㄟˊㄧㄡˇㄑㄩㄝㄒㄧㄢˋ˙ㄉㄜㄖㄨˊ:「ㄨㄢˊㄖㄣˊ」。
  6. ㄐㄧㄠㄅㄧˋㄋㄚˋㄅㄧˋㄖㄨˊ:「ㄨㄢˊㄌㄧㄤˊ」、「ㄨㄢˊㄕ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完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
解釋:
  1. 齊全、齊備。
    【例】完美、完全、完整
  2. 做畢。
    【例】完稿、完工
  3. 盡,沒有剩餘。
    【例】看完、花完、用完
  4. 陷入絕境。
    【例】如果趕不上那班公車,我就完了。
  5. 繳納。
    【例】完糧、完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
解釋:
[形]
1.齊全、完整。《戰國策.齊策四》:「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2.堅固。《孟子.離婁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
3.完美,品德沒有缺陷。如:「完人」。《韓非子.難言》:「敦厚恭祗,鯁固慎完,則見以為拙而不倫。」
[動]
1.保全。《左傳.昭公十五年》:「邑以賈怠,不如完舊。」《漢書.卷一.高帝紀上》:「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
2.修繕、整治。《詩經.大雅.韓奕》:「溥彼韓城,燕師所完。」《金史.卷七八.劉彥宗傳》:「陝西邊帥請完沿邊城廓以備南寇。」
3.繳納。如:「完糧」、「完稅」。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八.農事.開墾上》:「收熟之時,照所佃糧額,竟赴管屯衙門,當官完納。」《官場現形記》第四○回:「這一季的錢糧,已完到六七成了。」
4.畢、完成。如:「完稿」、「完工」。
5.比喻失敗。如:「這麼一來,他真的完了。」
[副]
盡,沒有剩餘。如:「用完」。《紅樓夢》第三七回:「若看完了還不交卷,是必罰的。」
[名]
1.一種古代的輕刑。因其僅剃去毛髮而不傷肢體,故稱為「完」。《漢書.卷二三.刑法志》:「刖者使守囿,完者使守積。」唐.顏師古.注:「完,謂不虧其體,但居作也。」
2.姓。如元代有完澤。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uâ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 完畢、結束、沒有剩餘。
  2. [[動] ] 繳納。
  3. [[副] ] 全部。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了了白白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