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答如流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ìng dá rú liú |
解釋:
形容才思敏捷,答話如流水般順暢。《舊五代史.卷九一.晉書.鄭琮傳》:「戎伍之事,一睹不忘,凡所詰問,應答如流,故所在知名。」《隋唐演義》第八三回:「子儀應答如流,李白愈加敬愛。」也作「對答如流」、「應對如流」。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應答如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猶「應對如流」。見「應對如流」條。01.《後漢書》逸文:「後與膺談論百家經史,應答如流,膺不能下之。」(源)02.《隋唐演義》第八三回:「子儀應答如流,李白愈加敬愛。」 |
|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應對如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應對如流」原作「應答如流」。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孔融十二歲時,隨父親到洛陽。孔融聽說李膺自命不凡,非世家通好者不見,就想要見見李膺,看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孔融到了李府,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府的世交,煩請通報一聲!」守門人稟告李膺後,李膺答應接見孔融。李膺見了孔融,問他說:「我和你並不相識,你怎麼說我們是世交呢?」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道德仁義修養同等高深,我們當然是世交啊!」李膺對孔融敏捷的反應十分驚奇,覺得他是個人才,就跟他一起談論百家經史。李膺看孔融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再也不輕視他是個小孩子了。後來「應對如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出現「應對如流」的書證如《晉書.卷三六.張華列傳》:「華強記默識,四海之內,若指諸掌。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畫地成圖,左右屬目。」
|
|
典源: 此處所列為「應對如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逸文(據《太平御覽.卷四六三.人事部.辯上》引)孔融字文舉,孔子世孫也。李膺為河南尹,恃才倨傲,誡守門者,非吾通家子孫,不得輒通。融年十二,入洛,欲以觀其人,乃謂守門者曰:「吾與李君通家子孫耳。」守門者告膺,膺呼召問曰:「卿與吾有何所故?」融曰:「臣先君孔子與公老君同德比義,則臣與公累代通家也。」膺大悅,引坐謂曰:「卿欲食乎?」融曰:「須食。」膺曰:「教卿為客之禮,主人問食,但讓不須。」融曰:「不然。教君為主之禮,但置於食,不須問客。」膺慚乃歎曰:「吾將老死,不見卿富貴也。」融曰:「公殊未死。」膺曰:「如何?」融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向來公言未有善也,故知未死。」膺甚奇之。後與膺(1)談論百家經史,應答如流,膺不能下之。
〔注解〕 (1) 膺:李膺(西元110∼169),字元禮,東漢潁川襄城(今河南省)人。桓帝時,為司隸校尉,當時太學生譽稱為「天下模楷李元禮」。凡為他所接納者,稱為「登龍門」。反對宦官專權,曾殺張朔,宦官畏懼。靈帝時,與竇武、陳蕃謀誅宦官,事敗被殺。 |
|
書證:
01.《後漢書》逸文:「後與膺談論百家經史,應答如流,膺不能下之。」(源)
02.《隋唐演義》第八三回:「子儀應答如流,李白愈加敬愛。」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應答如流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