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圭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u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uī |
解釋:
[名] 1.古代諸侯在大典時所持的一種玉器。《說文解字.土部》:「圭,瑞玉也,上圜下方。」清.段玉裁.注:「圭之制,上不正圜。以對下方言之,故曰上圜。」《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2.古代測日影的器具。如:「日圭」、「圭表」、「圭臬」。 3.姓。如春秋時鄭國有圭媯。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玉器名。原指古代天子與諸侯於朝聘、祭祀等大典中所持上尖下方之禮器,後亦用於指一般玉器。如:「穀圭」。《說文解字.土部》:「圭,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矦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矦。」《詩經.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於太王、王季、文王。」 2. 狀如圭玉,上尖下方之物。《聊齋志異.卷六.杜翁》:「俄見諸女入一圭竇,心識為王氏賣酒者之家。」《儒林外史》第四○回:「便跟著丫頭走到廳背後左邊一個小圭門裡進去。」 3. 古代測量日影用的器具。如:「日圭」、「圭臬」。漢.張衡〈東京賦〉「土圭測景,不縮不盈。」《宋史.卷七六.律曆志九》:「觀天地陰陽之體,以正位辨方、定時考閏,莫近乎圭表。」 4. 古代當量詞: ⑴計算容量的單位。唐.李淳風《孫子算經》卷上:「量之所起,起於粟。六粟為一圭,十圭為一撮。」《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度長短者不失豪氂,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權輕重者不失黍絫。」 ⑵計算重量的單位。《後漢書.卷九一.律曆志上》:「量有輕重,平以權衡。」章懷太子注引《說苑》:「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 5. 清潔,潔淨。《廣雅.釋詁》:「圭,潔也。」《儀禮.士虞禮》:「圭為而哀薦之饗。」 6. 鮮明。唐.韓愈〈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毀頓,憑附之質,丹青之飾,暗昧不圭,不稱靈明。」 7. 姓。如春秋鄭有圭媯。 |
|
注音: | ㄍㄨㄟ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圭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