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大腦結構 - 教育百科
幼 | |
兒 | |
大 | |
腦 | |
結 | |
構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范瓊方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腦的發展在胎兒期相當快,出生後仍繼續快速的成長,腦重量剛初生時約為成人的四分之一,八個月以後達到初生時的兩倍,一周歲時為二.五倍,三歲時為初生的三倍,此時已達到成人的百分之七十五,六歲時腦重量幾乎是成人的百分之九十。一般新生男孩腦的重量約為三百八十九克,女孩約為三百五十四克。生物學家的研究指出,腦部的發育在出生後至二歲內,最少有百分之八十發育完成。 決定一個人聰明或愚笨,主要是在於腦細胞的數目、性質及腦細胞之間結合配別的情形。腦的各區域並非是一樣的發展,初生時以腦幹(brain stem)和中腦(midbrain)發展較快速,因為它們控制知覺、天生反射動作和生理等重要功能,如消化、呼吸、排泄等。大腦(Cerebrum)和腦皮質(cerebral cortex)圍繞在中腦,而這些區域大多是直接地關係於身體動作、知覺,以及較高智慧性活動,如學習、思考和言語。大腦中的第一區域是基本動作區,即是控制一般簡單的動作活動,如揮動手臂,另外是基本感覺區,即是控制感官過程,如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等。大腦分為兩個大腦半球,胼胝體(corpus collosum)使兩個大腦半球連接在一起,此外在大腦半球的深部是聚集了神經纖維的蛋白質,其中有些神經纖維的走向是聯絡左右大腦半球相對的腦回(gyrus),這成束神經纖維構成的神經徑,也就是交連徑(commissural tract),胼胝體亦呈由交連徑所構成的。 在大腦半球上覆蓋著二至四公尺的腦皮質,大腦皮質不厚,但可分為六層,每一層卻有上百萬的神經元及突觸,大腦皮質上的迴轉與智力大有關係;在大腦皮質的表面折疊成腸狀的隆起為腦回,在腦回之間凹下的空隙是腦蕾(Sulcus),但較深者是腦裂(fissure),由腦裂將每個大腦半球分為數區,且專司各種特殊的功能,左右兩個大腦半球各司不同的功能和控制人類身體不同部立。左大腦半球控制身體的右邊,包括語言中心、聽力、口語性的記憶、抉擇和說話。右半球控制身體的左邊,也是視覺與空間性資料的進行中心,非語言的聲音如音樂、觸覺感受、情緒表達。因此大約百分之九十的成人都使用右手(左大腦半球)寫字、吃飯和其他動作。同樣的,左撇于在右大腦半球的控制下,也進行同樣的活動。雖然是有兩個大腦半球,但兩個大腦半球不是完全獨立的,因為胼胝體已扮演了連接兩者各自重要的功能角色。 小腦緊附著放大腦半球的後下方,其功能是協助控制身體的平衡。在腦中央的邊緣系統,由許多小個體所組成,而這些系統似乎影響情緒的中心,一如腦皮質部影響意識。視丘和腦幹在大腦的正下方,視丘是感覺神經進入腦皮質部的統攝站,腦幹是連繫兩個小腦半球之間的橋樑,視丘和腦幹的工作都是下意識的。另外延腦協助控制呼吸和血壓,以及其他生命自主功能。總之,人類的腦是分工的。神經衝動通過腦的區域而引起區域產生不同的反應,此外大腦兩半球的皮質部,受刺激就引起反應,一旦受損,就失去了運動功能,皮質部有些部位與觸覺、視覺、聽覺關係密切。 幼兒的腦在發育期間,如缺乏營養,會使腦部受到永久的損害,而造成智力和行為的缺陷,另外若缺乏智力刺激,或受到傷害,都對幼兒的智力發展會有影響。 茲將大腦結構圖示如下: Wemicke's area 威尼克區(了解所說語言) Spinal cord 脊髓(傳達及聯絡神經元的衝動至大腦) Cereberllum 小腦(平衡和聯絡) Occipital lobe 枕業(視覺區) parietal lobe 頂業(知覺區) Sensory cortex 感覺區(身體感覺) Motor cortex 動作區(身體運動) Frontal lobe 腦前業或是額業(意識決定) Broca's area 布洛卡區(語言產生區) Temporal lobe 顯業(口語上的記憶) Auditory cortex 聽覺區(聽力)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幼兒大腦結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