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全球市場的經濟競爭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conomic Competition in World Wide Markets
作者: Robert W. Howe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近年來,由於電訊傳播、交通工具、資金流動以及市場的取得等各方面快速的改變,造成了全球性的經濟競爭,取代了原有的區域性,國家性的競爭。這個改變,嚴重的影響了許多國家各種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例如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及教育機構的設立。
  全球市場經濟競爭力已對各個國家的教育政策、教育機構的設立、和教育政策的執行造成壓力。研究者已指認出二百三十個影響經濟競爭力的準則(criteria),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育技能(educational skill)以及跟個人教育能力有關的項目,例如專家技術、企業管理能力、政府政策、經濟政策、創造財富的機械化、貿易政策和消費者知識等等。
  一個從依賴農業和自然資源的國家轉型到工業和資訊為主的國家時,對教育和技能的訓練會有巨大的需求。事實上,一個從工業國家轉型到資訊國家時也會對教育和技能的訓練有著重大的需求。
  當一個國家進化到工業和資訊國家時,更需要提升一般國民的教育程度,以使國民有更高水準的工作力及應變力。育有幼兒的雙親的教育變得更形重要,因為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育關係著孩子日後的學習。花在教育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之父母身上的經費和努力是不會白費的,因為提高父母親的教育水準不但幫助了大人,同時也幫助了孩子的學習。讓所有的孩子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其實是個比較便宜的投資而且可以有長期的回收。這樣,可以減少日後基本的成人教育。其他持續該做的事包括改變中、小學的課程,確保中、小學的學習成就達一定的水準,提供好而跟得上時代的高中以後的學程及高等教育,提供好的終身教育的學程及有需要時提供一些特別的訓練學程。
  當一個國家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業國家時會需要(1)一般教育的提升;(2)堅強的數學能力、溝通能力和科學技術能力;(3)對工作的不同態度和價值觀;(4)不同的社會能力;(5)不同的管理、籌畫及制定政策的能力;(6)工廠的工人需要有良好的知識、技術以及工作態度;(7)對於工廠製造出來的產品需要有良好的服務;(8)需要有教育和技能訓練的課程來幫助工人或國民取得必須的知識、技術和工作態度以應付不斷改變的情境和技術上的要求。一個工業型的國家需要大量的勞工,但並不要求勞工有紮實的技術,但是當一個國家轉型成為資訊的國家時,這個需求就改變了。在它轉型的時候,電腦電訊傳播和用機器人操作就變得很普遍。工廠的工人和服務業的人力都會被機器人所取代,新的工廠和辦公室已不需要像以往那麼多的人力配備,例如大的生產線工廠(像汽車,卡車的裝配線)、電子工廠、服務業(銀行,保險業,批發商,零售商),及電訊傳播業(如電話公司,電臺等)。此外,很多其他行業的員工也會需要不同的知識、技術和就業態度。
  雖然我們無法準確的預測未來經濟的走向,但是大多數的國家會減少農業和自然資源方面的工作的需求量而增加工業和資訊上的行業和人力。社會將隨著商業和經濟的需求而變化。
  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應考量事業上的、個人生活的及一般社會的需求。凡是能夠顯著的改善它的教育課程、教育程度及教育能力的國家將是最能達到它的經濟目標,最能改善它的國民生活條件及社會水準的國家。那些不能做到教育改革的國家(尤其是一些小國),在世界市場的競爭上將會非常的艱苦,相對的,也無法改善國民的生活水準和社會環境。
  最近全球性的評估顯示北歐國家、美國、新加坡、香港、日本已達到最高的經濟競爭力標準。非洲,中、南美洲以及南歐國家則是最低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全球市場的經濟競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