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織布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ī bù |
解釋:
1.以絲、麻、棉、毛等線編製成布匹。《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必織布然後衣乎?」 2.紡織品。《史記.卷一一九.循吏傳.公儀休傳》:「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織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泰雅族的織布複雜而精緻美觀,紋飾變化多。織布主要以白麻布為主,一般將苧麻纖維染以天然植物原料作色彩,然後織成布匹。這些布匹都是由原始織機織成的。 泰雅族的婦女擅長織布。織布的配色技巧、紋樣變化均勻程度,都是評定其價值及織作者的才能。而布料的應用上有傳統的習慣,織紋形成一象徵性的符號,織品的風格與符號,反映著族群的生活習慣、某種訊息、特徵或一些符號等。 唯男子外出狩獵、獵首時,部落和家人不可織布亦不可碰觸生麻,否則出外的人會發生意外。 |
|
知識 1: 男子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織布 | |
分類: | 個人用品:衣:織布 |
功能用途: | 遮體保暖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區 |
族群: | 泰雅(Atayal)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簡介: 織布是布農族婦女的傳統,布農族的織布多以自植自製的苧麻為原料,布農族婦女用苧麻纖維績線、織布,織布的工具,皆是由原始織機-水平背帶織機織成的。並利用天然植物染料,把麻線染成各種顏色,織成多彩圖紋。尤其緹花織物的表現,更為布農族織布工藝最大特色與技巧。後因與漢人交往機會較多,棉布取得較易,布農族的服飾文化自此面臨極大的轉變。 一般織布的工作是男女分工合作的;男子負責織布機的製作,而採麻、理麻由男女共同分擔,女子則負責織布,但在織布過程中男子是忌碰觸織布機的。 |
|
知識 2: 男女皆用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織布 | |
分類: | 個人用品:衣:織布 |
功能用途: | 遮體保暖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區 |
族群: | 布農(Bunun)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簡介: 卑南族的織布技術,過去是以麻為織布材料,經過採麻、剝麻、刮麻、曬乾、撚線、紡線、況線、洗淨、以及染色等階段,而後加以理經(或整經),再移到水平背帶機上進行織布。色線是用來夾織以構成圖案的。日據時代,曾將一種名叫「duluni」毛料的經緯線拆下來作為夾織的材料,後來多採用東京線、愛絲龍手鉤紗、以及開斯米等日本線和尼龍線來織布。 織布為女子的工作,男子不可觸摸織布工具和工作台。若犯了這些禁忌,出外打獵或當兵時會受傷甚至死亡。不過織布工具皆由男人製作,當完成織布工具之後,必須請女巫做儀式「puning」,以趕走不好的神,從此男人便不可以接近。 |
|
知識 3: 男女皆用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織布 | |
分類: | 個人用品:衣:織布 |
功能用途: | 遮體保暖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區 |
族群: | 卑南(Puyuma)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簡介: 賽夏族傳統使用的織布工具為水平腰織機,與泰雅族極相似。賽夏族在與漢人接觸後,由於可以從外界取得大量的布匹,使得傳統織布漸被取代,連帶的織布技巧也漸被遺忘。日本人在1920年進行調查時,賽夏族多數已不知織布技巧了。 關於賽夏族織布技巧的來源,一般學者認為賽夏族的織布技巧是由外族傳入的,尤其可能是習自泰雅族。 賽夏族的織布在工具的使用上與紋樣與泰雅族極為相似。賽夏族織布上較常使用的織紋有菱形紋、線條紋、卍字紋、圈叉紋等,而紋飾在賽夏族有個人及家族的代表意義。 |
|
知識 4: 編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織布 | |
分類: | 個人用品:衣:布料 |
功能用途: | 遮體保暖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區 |
族群: | 賽夏(Saisiat)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簡介: 排灣族早期多以樹皮布和獸皮製成衣服,後來才以麻、棉或毛線織成方布再縫製成衣服。麻是傳統且最主要的紡織材料,與外界頻繁接觸後,棉布、毛線才逐漸取代麻布成為主要的原料。 排灣族婦女巧於織繡技藝,用手搓麻線,以腰掛坐機織布,在織用時,他們會將棉線解開,重新搓撚,使其更堅細,紋樣亦多變化。 |
|
知識 5: 男女皆用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織布 | |
分類: | 個人用品:衣:織布 |
功能用途: | 遮體保暖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 |
族群: | 排灣(Paiwan)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簡介: 織布(kaimalang),原本是最基本的麻布料,可以作成衣服、布巾與裹屍布。魯凱人若是去世後,會先換上漂亮的服裝,再將屍體屈膝靠胸,然後再用白布將頭部以下包起來。 織造麻布為女子工作,以苧麻為原料,經種麻、採麻、紡紗、織布等程序,依不同用途,織成所需的布或服飾。 |
|
知識 6: 編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織布 | |
分類: | 個人用品:衣:織布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 |
族群: | 魯凱(Rukai)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