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萊布尼茲(1646-1716) - 教育百科
(1646-1716)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eibniz, Gottfried Wilhelm
作者: 鍾漢清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萊布尼茲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法學家、數學家、科學家、歷史學家、語言學者和圖書館員。他在圖書館事業和資訊科學上的成就鶴立雞群、卓越傑出。他在萊比錫(Leipzig)的一個虔誠的基督教馬丁路德會(Lutheran)書香門第孕育成長,除了早熟之外,他很早便養成了廣泛的閱讀習慣。在他6歲時便已在其父親的圖書館裏自習學成拉丁文,而在1653到1661年間則領會到了希臘的學識並對亞里斯多德邏輯的研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5歲時他在萊比錫大學集中注意力於哲學和法律的領域鑽研,並先後於1666和1667年拿到哲學和法學博士學位。在Altdorf他受到已退休的政治家Johann Christian von Boineburg(1622-1672)的禮遇並推薦其擔任相當於法定的法律顧問之職位和參與修訂德國法典。他應邀為Von Boineburg先生私人圖書館的兼任館員。在1668到1673年間,萊氏完成了含有9,840條主要款目的分類目錄。1672年萊氏被派遣到巴黎從事外交任務,前後4年間他專注於高深的研究並認識了傑出的圖書館員N. Clement。
  他對圖書館事業的貢獻如下:(1)1676年和1690年他分別在漢諾威(Hanover)和都克(Ducal)透過購買現刊著作和拍賣書擴充並改善館藏,使館藏成長快速並對王室及朝廷提供服務;(2)他為德國設立了第一所個別的Baroque圖書館,在建築上是很成功的,長方形的館舍和圓屋頂窗樹立了它獨特的風格。而為了增加典藏的空間,他靈活運用柱子和書架,使得動線方向和館藏管理各得其所;(3)前瞻性的觀念值得深思學習:一所圖書館不是由數量、珍藏或華美的書籍封面而是由平均、正確的資訊和新穎性來做評估測量的;圖書館員的主要任務是蒐集新穎的資訊,適當有效地加以組織,並使之能快速有效的提供使用。而為了能快速檢索,目錄是需要的;(4)他最關切科學家和學者們的研究需要,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複研究以及讓研究的成果快速有效的展現,他計畫並發起摘要、索引的編製工作。
  他對資訊科學的貢獻,有:(1)為資訊科學提供了重要的觀念和技術,發展了兩部分合成的算術,為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論證了它的用途,使兩部分合成的算術現今普遍地運用於數位化電腦上;(2)他在符號和數學的邏輯方面也是一位開拓者,發明並且使用圖解以構成確實的主題標準形式的插圖。這些圖解不僅提供了明確的記數法,而且為三段論法的效力測試提供了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3)萊氏對發展電腦非常有與趣,藉著電腦的使用能降低冗長而討厭的重複計算而以機械性的運作收到預期的效果;(4)他為人工智慧學提供了根本的觀念,並曾為建立一項組合或分解能管理操縱邏輯(包含字母)演算的機器而提出計畫。他的廣泛的符號使用和微積分學的理論導源出現今的符號邏輯和數學的記數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萊布尼茲(1646-1716)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