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藝術品原件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rt Original
作者: 陳雪華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藝術,用最簡單、最平常的話來定義,便是創造優美事物的一種嘗試。這些事物能滿足我們的美感。而美感,是當我們能透過各種感官知覺,欣賞到事物形態上的和諧一致時,方能得到滿足。
  幾世紀以來,藝術家運用許多不同的技巧來創造能滿足美感的藝術作品。最廣為各機構收藏、貯存、展示及外借的藝術媒體,包括油畫、版畫原件、水彩畫、樹膠水彩畫(Gouache)、蠟筆畫、素描、雕塑、以及手工藝原件。
  繪畫可以定義為在二維平面上用線條及顏色使景物再現的藝術。油畫則是利用工具(通常是鬃刷)將溶在亞麻仁油或其他油中的顏料一層層塗上具有吸收力表面(通常是帆布)的一種藝術。水彩是將顏料與水調和作畫,通常是畫在紙上。樹膠水彩畫,又名海報畫(Poster Printing)。它是利用混入白色顏料的不透明水彩所作的畫。蠟筆畫是用蠟筆在紙上作畫,而蠟筆則是由乾燥的色粉混入適量的樹膠製成。素描是利用燒焦的柳枝在紙上塗黑以描繪圖形。炭筆畫通常則作為油畫或水彩畫的底稿。
  雕塑是三度空間藝術(或稱立體藝術)。它的製造方法有3種:
  (一)雕刻石頭或木頭,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直到成形;
  (二)用黏土、蠟塊、石膏等物質塑像;
  (三)組合預先做好的部分,就好比焊接金屬結構。
  而動態雕塑(Kinetic Sculpture)是其中特別受歡迎的一種技巧組合。它是將一些機械零件組合起來,然後藉由馬達、板手、或是自然過程來驅動。最常見的動態雕塑是可動裝置。它是一種由自然或抽象物體組成的獨立單元,通常懸掛於鐵絲上並藉由氣流及內部結構張力來移動。
  版畫製作(Printmaking)是用刀或其他器具在木塊、金屬板、石頭或其他物質上刻出圖形,然後將其表面塗上油墨,以直接接觸的方式將圖形轉印到紙上、布上、或其他質材上。
  藝術家可以用一個版做出無數件版畫或是只做出一定數量的版畫(限量版)。在限量版作品中,藝術家通常會簽上他常用的一些符號,或是在每幅版畫的左下角標示數字。(例如8/25這個記號表示是25幅中的第8幅)。而稱為版畫原件的作品上應有藝術家的簽字或編號。
  製作版畫的技巧有下列幾種:
  (一)浮雕法(又名木刻術,亞麻油氈浮雕)是將物質表面不需要的部分刮掉,使圖形明顯地浮出。
  (二)凹雕術(又名蝕刻法、銅版雕刻、蝕刻凹版、鏤刻凹版)是藝術家用工具或酸在金屬板上刻出凹痕,使圖形在低於物質表面之處呈現的一種技術。
  (三)平刻法(又名石印術)。藝術家用油質蠟筆或油墨在石灰石表面作畫,然後透過印刷機將圖畫轉印在紙上。
  (四)模板印刷(又名絹印)是先在紙上(或其他材料上)把需要的圖形鏤空,然後將紙模放在紙製或布製的印刷面上,以橡皮滾筒之類工具沾上顏料滾過,以製作出圖樣。
  手工藝製造(Craft Making)就是製造兼具藝術性及實用性的藝術品。製作手工藝涉及的技巧包括木工、金工、陶藝、編織,以及金屬、塑膠等材料的操作。當代流行的手工藝品包括壁氈、地毯、流蘇、服裝、家具、瓶罐、及其他廚房器皿。工藝品原件與其他藝術品原件的主要差異(亦即應用藝術與純藝術之不同)在於:對手工藝品而言,其藝術性是附屬於實用性之下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藝術品原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