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螺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ㄈㄨˋㄗㄨˊㄌㄟˋㄖㄨㄢˇㄊㄧˇㄉㄨㄥˋㄨˋㄉㄞˋㄧㄥˋㄎㄜˊㄎㄜˊㄕㄤˋㄧㄡˇㄒㄩㄢˊㄨㄣˊㄖㄨˊ:「ㄊㄧㄢˊㄌㄨㄛˊ」、「ㄏㄞˇㄌㄨㄛˊ」。
  2. ㄒㄧㄥˊㄖㄨㄥˊㄒㄧㄤˋㄌㄨㄛˊㄎㄜˊㄨㄣˊㄌㄨˋㄧˊㄧㄤˋ˙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ㄌㄨㄛˊㄐㄧˋ」、「ㄌㄨㄛˊㄉㄧㄥ」、「ㄌㄨㄛˊㄒㄩㄢˊㄐㄩ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ó
解釋:
  1. 泛指腹足類軟體動物的通稱。通常藏身於錐形、紡錘形或扁橢圓形的硬殼中,殼上有迴旋紋路。螺類的肉足可以分泌黏液,幫助牠在物體的表面上行走。種類繁多,如海螺、田螺等。 ◎
  2. 螺製的器物。
    【例】法螺
  3. 螺形的。
    【例】螺紋、螺髻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ó
解釋:
[名]
1.腹足類軟體動物的通稱。藏身於錐形、紡錘形或扁橢圓形的硬殼中,殼上有迴旋紋路。如:「田螺」、「海螺」。
2.螺形的指紋。宋.蘇軾〈怪石供〉:「其文如人指上螺。」
3.螺製的器物。《南史.卷七八.夷貊傳上.海南諸國傳》:「吹螺擊鼓。」北周.庾信〈園庭詩〉:「香螺酌美酒,枯蚌藉蘭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軟體動物藏身於漩渦狀硬殼之中者,有許多種類。
  2. [[名] ] 可吹出聲音發號施令的漩渦狀硬殼,也泛指具有類似功能或聲音的東西。
  3. [[名] ] 泛指漩渦狀的東西。
音讀: lô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螺仔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