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實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ㄠˇ滿ㄇㄢˇ˙ㄉㄜㄖㄨˊ:「ㄔㄨㄥㄕˊ」、「ㄕˊㄒㄧㄣ」。
  2. ㄓㄣㄕˊ˙ㄉㄜㄕˊㄐㄧˋㄘㄨㄣˊㄗㄞˋ˙ㄉㄜㄖㄨˊ:「ㄒㄩㄕˊ」、「ㄕˊㄊㄧˇ」。
  3. ㄓㄣㄔㄥˊ˙ㄉㄜㄅㄨˋㄐㄧㄚˇ˙ㄉㄜㄖㄨˊ:「ㄕˊㄏㄨㄚˋ」、「ㄕˊㄑㄧㄥˊ」、「ㄓㄣㄕˊ」、「ㄕˊㄗㄞˋ」、「ㄔㄥˊㄕˊㄨˊㄑㄧ」、「ㄓㄣㄘㄞˊㄕˊㄌㄧㄠˋ」。
  4. ㄕˋㄐㄧㄖㄨˊ:「ㄕˋㄕˊ」、「ㄕˇㄕˊ」、「ㄒㄧㄝˇㄕˊ」。
  5. ㄋㄟˋㄖㄨㄥˊㄖㄨˊ:「ㄧㄡˇㄇㄧㄥˊㄨˊㄕˊ」、「ㄇㄧㄥˊㄕˊㄒㄧㄤㄈㄨˊ」。
  6. ㄓㄣㄕˊㄑㄩˋㄗㄨㄛˋㄖㄨˊ:「ㄕˊㄒㄧㄥˊ」、「ㄕˊㄐㄧㄢˋ」。
  7. ㄍㄨㄛˇ˙ㄗㄖㄨˊ:「ㄍㄨㄛˇㄕˊ」、「ㄐㄧㄝˊㄕˊㄌㄟˇㄌㄟ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實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解釋:
  1. 充滿。
    【例】充實、實心
  2. 真確、確切的。與「虛」相對。
    【例】實情、實話、誠實無欺
  3. 事實、真相。
    【例】傳聞失實、名實相副
  4. 充足、富裕。
    【例】殷實、國實民富
  5. 植物所結的種子或果子。
    【例】果實、結實纍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解釋:
[形]
1.充足、富裕。如:「殷實」。《孟子.梁惠王下》:「君之倉廩實,府庫充。」
2.填滿而沒有空隙的。如:「實心」。《淮南子.氾論》:「察子之事,田野蕪,倉廩虛,囹圄實。」
3.真誠不虛偽。如:「誠實無欺」、「忠實」。《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4.真正、真確。如:「實話」、「實情」、「真才實學」。
[名]
1.植物的種子、果實。如:「開花結實」。《莊子.逍遙遊》:「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2.事跡。如:「事實」、「史實」、「寫實」。
3.哲學上指內容。與「名」相對。如:「有名無實」、「名實相符」。
[動]
充滿、加強。《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傳》:「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傑傳》:「損四鎮,肥中國,罷安東,實遼西。」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裝滿、塞滿的樣子。
音讀: si̍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真的。
  2. [[副] ] 真正、實際上。
同義詞:
反義詞: 假、虛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充足、富裕。如:「殷實」。《說文解字.宀部》:「實,富也。」《孟子.梁惠王下》:「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

2. 財富。《左傳.文公一八年》:「聚斂積實,不知紀極。」晉.杜預.注:「實,財也。」《國語.晉語八》:「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三國吳.韋昭.注:「實,財也。」

3. 盛滿,填滿而無空隙。《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有實其猗。」漢.毛亨.傳:「實,滿。」《楚辭.宋玉.招魂》:「瑤漿蜜勺,實羽觴些。」宋.朱熹.集注:「實,滿也。」《淮南子.氾論》:「察子之事,田野蕪,倉廩虛,囹圄實。」

4. 充滿、加強。《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周瑜》:「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新唐書.卷一一五.列傳.狄仁傑》:「損四鎮,肥中國,罷安東,實遼西。」

5. 真誠不虛偽。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紅樓夢》第九三回:「哥兒的脾氣也和我們家老爺一個樣子,也是一味的誠實。」

6. 真正、真確。《國語.晉語五》:「畢陽實送州犂于荊。」《隋唐演義》第三六回:「非朕要自家草詔,奈這些翰林官員,沒個真才實學的能當此任。」

7. 事跡。《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以其言為之名,取其實以責其名。」漢.高誘.注:「實,德行之實也。」《國語.周語上》:「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咨於故實。」三國吳.韋昭.注:「故實,故事之是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誄碑》:「寫實追虛,碑誄以立。」

8. 植物之種子、果實。如:「開花結實」。《詩經.周頌.載芟》:「播厥百穀,實函斯活。」漢.鄭玄.箋:「實,種子也。」《呂氏春秋.離俗覽.貴信》:「風不信,其華不盛。華不盛則果實不生。」漢.高誘.注:「在木曰實。」

9. 哲學上指內容。與「名」相對。《孟子.離婁上》:「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荀子.正名篇》:「今聖王沒,名守慢,奇辭起,名實亂,是非之形不明。」

注音: ㄕ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實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