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電腦軟體書目控制 - 教育百科
微 | |
電 | |
腦 | |
軟 | |
體 | |
書 | |
目 | |
控 | |
制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Bibliographic Control of Microcomputer Software |
作者: | 陳敏珍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微電腦軟體是人類文化知識新形式的紀錄媒體,為機讀資料檔的一種,發展已有30多年歷史,由於出版商發行的此類型軟體日漸增多,其應用日廣,而圖書館亦開始將它列為館藏的一部分,因此產生目錄敘述的需求。微電腦軟體書目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有系統地將微電腦軟體加以整理與描述,以便於資料的蒐集、訂購與查詢,進而促進各界有效地利用。 早期微電腦軟體的書目控制,是透過名錄的編製來達成。這些出版品自1960年代中期起,由服務於圖書館及資料處理早的研究機構與專業公司提供。唯至1980年代初才出現較正式且具規模的名錄,著名者有[The Book of IBM Software]、[Datapro/McGraw-Hill Guide to IBM Software]、[ICP Software Directory: Microcomputer Systems]、[The Software Catalog: Microcomputers]、[The Software Encyclopedia]等。在形式上除紙本式外,尚有出版者以線上電子本發行。唯這些出版品的內容均過於專業化,較適於熟悉電腦系統與軟體用語者參考。再則對於軟體的介紹多半依賴製造者所提供的描述,且出版的名錄數量並未隨著軟體的增加而顯著地成長,故其正確性與完整性皆不夠完備。然而藉由這些名錄,仍可了解微電腦軟體發展的一般概況。 目錄著錄的標準是微電腦軟體書目控制的基礎。機讀資料檔的編目規則,已於1970年代訂定完成。由於技術的發展及術語的更新,該規則自1980年代初開始修訂,以適應微電腦軟體的特殊需要。微電腦軟體的書目資料差異大,無統一而相當於書名頁者可供依循,且編目者必須熟悉相關的參考工具與專門用語,因此其目錄的著錄,尤較圖書、期刊等其他類型資料為困難。 在敘述編目方面,主要著錄來源依序為:(1)儲存媒體的標示(例如磁碟、磁帶等);(2)容器上的標籤,容器內若包含若干項目,凡有共同題名者,則使用該題名;(3)出版者發行的文件,如讀者指引、使用者手冊等;(4)其他描述,如目錄等。系統需求包括電腦機型、相容性、記憶容量等宜在附註項註明。在主題編目方面。現有的分類表與標題表均適用,著錄應以內容為主而不以形式為重。 為便於記錄與辨識,微電腦軟體的國際編號系統頗受各界重視 。1984年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簡稱ISBN)開始用來辨認微電腦軟體,稍後美國資訊標準組織(Nation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Organization,簡稱NISO)建議採用電腦軟體編號標準(Standard for Computer Software Numbering,簡稱SCSN)。由於SCSN較為複雜,故未被圖書館與出版界使用,而仍傾向於使用ISRN,然而此編號系統目前尚未廣泛地應用於微電腦軟體。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微電腦軟體書目控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