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甲骨檔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蕭錚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國文字檔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最遲在殷代已經出現,有甲骨文可作憑證。甲是龜甲,契刻在烏龜的腹甲(少數為背甲)上的文字,稱甲文;骨是獸骨,契刻在牛肩胛骨或鹿頭骨上的文字稱骨文,合稱甲骨文。最早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殷墟遺址,故稱殷墟甲骨。其內容主要是殷王朝占卜的記錄,又稱殷墟卜辭、甲骨刻辭、殷墟書契。殷人迷信,舉凡征伐、狩獵、畜牧、農事以及災害、疾病、祭祀等,事前都要求神問卜預測吉凶。甲骨便是用於占卜的工具。將龜甲和獸骨經過刮削整治後,在其背面鑽出圓形的深窩或鑿出稜形的淺槽。占卜時把要問的事情先向神祈禱說明,而後用燒著的樹枝在深窩的中間或淺槽的邊緣燙灼。於是在甲骨的正面就會出現不同形狀的裂紋,這就是卜兆。神的旨意就從這些卜兆中辨識出來。貞人根據裂紋長短、粗細、曲直、橫斜、隱顯等判斷吉凶、甲骨文獻的紀錄有一定的格式;最前面刻有占卜的時間和貞人的名字,稱為前辭;按著刻有向神請示的問題,即貞辭或命辭,殷王握有根據卜兆作出凶吉判斷的權力。記錄下來是為果辭或占辭。事後應驗的情況為驗辭。這就是一件完整的甲骨檔案文獻,收藏起來,以備查驗。對於特別重要的卜辭有時還在字畫裡填上朱墨,以期引起注意。商代甲骨卜辭是西元前14世紀至西元前12世紀盤庚遷殷以後8世12王273年間王室占卜的記錄。清光緒25年(1899)國子監祭酒王懿榮發現並著力收藏。此後劉鴞、羅振玉、王國維等對甲骨文繼續進行收集和研究,據統計,目前各地收藏的甲骨共150,000片以上,單字約有4,500-5,000個,其中將近一半可以識讀。1928年以後進行的科學發掘證明,甲骨檔案不是隨意丟棄,而是有次序地疊放在一塊,有些在外地占卜的,也運到京都的檔案庫來存檔。有些甲骨上還有「三冊,冊九三」,「冊六」及穿編繩的圓孔,這說明當時已有編次龜冊的檔案編輯活動。西周時期也有甲骨卜辭,最早是在山西洪洞坊堆村遺址發現,以後在陝西灃西張家坡和北京昌平白浮西周墓葬中又有發現。1977年在陝西歧山鳳雛村出土17,000餘片甲骨,其中有字的近200片。畫多的一片刻有30個字,同原遺址出土的甲骨卜辭,字體極小,刻畫纖細,記載了西周初期的一些人名、地名及周人與商王朝的關係。商周卜辭的發現證實了[尚書.堯典]中所保存的天象觀測材料是可靠的。[史記]中所載夏商周三代世系一表是「信史」。[山海經]中一些傳說也反映了一定程度的實際情況,並非全部為後人偽託。商周甲骨可以證明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已開始了檔案編輯工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甲骨檔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