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自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ㄗˋ
  • 部首外筆畫 0
  • 總筆畫 6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ㄣˇㄕㄣㄖㄨˊ:「ㄗˋㄐㄧˇ」、「ㄗˋㄕㄣ」、「ㄗˋㄨㄛˇ」、「ㄗˋㄍㄜˇ」、「ㄍㄜˋㄖㄣˊㄗˋㄙㄠˇㄇㄣˊㄑㄧㄢˊㄒㄩㄝˇㄇㄛˋㄍㄨㄢˇㄊㄚㄖㄣˊㄨㄚˇㄕㄤˋㄕㄨㄤ。」
  2. ㄘㄨㄥˊㄧㄡˊㄖㄨˊ:「ㄗˋㄘˇ」、「ㄗˋㄘㄨㄥˊ」、「ㄗˋㄍㄨˇㄓˋㄐㄧㄣ」、「ㄗˋㄒㄧㄠˇㄉㄠˋㄉㄚˋ」。
  3. ㄉㄤㄖㄢˊㄖㄨˊ:「ㄗˋㄖㄢˊ」、「ㄗˋㄅㄨˊㄉㄞˋㄧㄢˊ」、「ㄗˋㄕㄨˇㄧㄡˇㄒㄧㄠˋ」。
  4. ㄓㄨˇㄉㄨㄥˋ˙ㄉㄜㄖㄨˊ:「ㄗˋㄐㄩㄝˊ」、「ㄗˋㄩㄢˋ」、「ㄗˋㄉㄨㄥˋ」、「ㄗˋㄈㄚ」。
  5. ㄑㄧˇㄩㄢˊ˙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ㄑㄧˊㄌㄞˊㄧㄡˇㄗ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自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本身。
    【例】自己、自願、自言自語
  2. 本來、當然。
    【例】自不待言
  3. 從、由。
    【例】自從、自古以來、自近而遠
  4. 起源的地方。
    【例】其來有自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起源的地方。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自,自之通訓當為始。」如:「其來有自」。《禮記.中庸》:「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以入德也。」
2.姓。如明代有自勖。
3.二一四部首之一。
[代]
己身。如:「自言自語」、「自給自足」、「自以為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副]
1.主動。如:「自覺」、「自願」。
2.本來。唐.白居易〈嵩陽觀夜奏霓裳〉詩:「開元遺曲自淒涼,況近秋天調是商。」
3.自然、當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紅樓夢》第四回:「姊姊們暮年相見,自不必說悲喜交集,泣笑敘闊一番。」
4.依然。唐.王勃〈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介]
從、由。如:「自古以來」、「自遠而近」。《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唐.柳宗元〈石渠記〉:「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
[連]
1.如果,表示假設的語氣。《左傳.成公十六年》:「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
2.雖然。《禮記.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惡乎用吾情?」《史記.卷三○.平準書》:「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ū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代] ] 本身。
  2. [[介] ] 從某時開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鼻子。《說文解字.自部》:「自,鼻也。」清.段玉裁.注:「王部曰:『自讀若鼻,今俗以作始生子為鼻子是』,然則許謂自與鼻義同音同,而用自為鼻者絕少也。……今義從也、己也、自然也,皆引伸之義。」

2. 己身。如:「自言自語」、「自給自足」、「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易經.謙卦》:「《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鏡花緣》第八四回:「世人往往自以為是,自誇其能,別人看著,口裡雖然稱讚,心裡卻是厭煩。」

3. 主動。如:「自覺」、「自願」。《管子.形勢》:「自媒之女,醜不可信。」《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學那毛遂自薦,倘大人看我可為公子之師,情願附驥。」

4. 起源。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自,自之通訓當為始。」《禮記.中庸》:「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以入德也。」宋.歐陽修〈瀧岡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5. 本來。唐.白居易〈嵩陽觀夜奏霓裳〉詩:「開元遺曲自淒涼,況近秋天調是商。」《三國演義》第二回:「官拜河東太守,自來驕傲。」

6. 自然、當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紅樓夢》第四回:「姊姊們暮年相見,自不必說悲喜交集,泣笑敘闊一番。」

7. 依然。唐.王勃〈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唐.李華〈春行寄興〉詩:「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8. 從、由。如:「自古以來」、「自遠而近」。《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唐.柳宗元〈石渠記〉:「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

9. 如果,表示假設語氣。《左傳.成公十六年》:「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南朝宋.何尚之〈又答問庾炳之事〉:「且自非殊勛異績,亦何足塞今日之尤。」

10. 雖然。《禮記.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惡乎用吾情?」《史記.卷三○.平準書》:「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11. 姓。如明代有自勖。

12. 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音: ㄗ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自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