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史前文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ehistoric Culture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史前文化與有歷史後文化(Historic Culture)相對應,指人類未有文字記載歷史之前的文化。根據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的估計,人類生存於地球上,至少已經有五十餘萬年的歷史,甚至超過一百萬年的歷史。史學家及考古學家根據已出土的文物,如人類早先使用過的器物、炊具或武器等,來了解人類漫長演進過程中的各種變化。顯然,重建人類文化歷史的工作,要比重建人類生物特徵的工作,來得困難得多。人類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過四、五千年,但文字記載前的人類文化活動,則是遙遠而漫長的一段歷史。
  在史前五十萬年至七萬五千年之間,人類所使用的工具,呈現了改良與進步的跡象。明顯的,在人類使用工具改良的過程中,某種程度的教與學的活動,勢必已經存在其間。當人類社會的上一代能將其所具有的經驗、技能、行為模式等傳遞給下一代時,人類的文化與教育實質上早已存在了。在人類祖先利用粗糙的石頭來襲擊動物以獲取食物時,這類經驗與技能是會傳給下一代的,各原始的教育活動便已發生了。工具製造與工具使用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實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與教育的關係也是十分的明顯。
  史前七萬五千年至二萬年間,人類史前文化又有了快速的發展;用火的技術進步了,骨製的工具出現了,獸皮被利用了,這些都成教育活動的內容。很明顯的,沒有文字記載時期的教育,其特徵是人們的生活經驗,就是教育的內容;衣、食、住,行的各項活動,都在直接觀察、直接參與、相互模仿、指導練習、實地操作等過程中完成教與學的活動。
  史前一萬年至八千年間,石器、骨器工具,有了進一步的改良,畜牧代替了遊牧,定居代替了播遷;因此人們生活較為安定,社會組織亦較以往為複雜。此一時期人類有了簡易的圖形,能表達一定的思想與事物,因而教育的內容也隨之而更為充實。
  史前五千年至六千年間,人類創造的文字符號出現了,史前文化便由有歷史後文化所取代,教育的活動,無論型態、內容與方法,均有極大的改變與進步。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歷代的祖先透過他們點點滴滴的創造活動,才使得人類有能力去控制環境;這些難以估計的人類祖先,已將他們所擁有的經驗與能力,經由教育而傳給了下一代,而一代一代的文化傳遞,便是經由教育的實施而達成。如此,經由教育的作用,人類已由被動的適應自然環境,轉而為主動的適應自然環境;這種巨大的轉變,使得自然環境中的人(man)能夠成為社會與文化體系中的人(human)。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史前文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