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孔壁藏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劉振琪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孔壁是指孔子故宅夾藏古籍的牆壁,在今山東曲阜孔廟內。相傳漢代古文經學的典籍,即由其中發現。〔漢書.景十三王傳〕云:「恭王初好治宮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宮,聞鐘磬之聲,遂不敢壞,於其璧中得古文經傳。」〔漢書藝文志〕則著錄所得古籍為〔尚書古文經〕46卷,〔禮古經〕56卷,〔春秋古經〕12篇,〔論語古〕21篇,〔孝經古孔氏〕1篇。後世對於篇卷的多寡,有不同的記載,甚且懷疑孔壁得書的真實性。
  以〔古文尚書〕為例,〔漢書藝文志〕云:「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聞鼓琴瑟鐘磬之音,於是懼,乃止不壞。孔安國者,孔子後也,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國獻之,遭巫蠱事,未列於學官。」前所引〔景十三王傳〕之內容與漢志約略相同,呂思勉認為「恐係後人據藝文志作此約略之辭,綴於傳末。」則〔漢書〕中亦有記載失實之處。
  張西堂於〔尚書引論〕一書中,考論孔壁之〔古文尚書〕而得到下列6點結論:(1)孔壁古文的始得當在漢景帝時,非武帝末。(2)獻書者非孔安國,當為孔安國家。(3)孔壁本原來之壁藏者,古無定說。(4)孔壁本所用之古文或稱為科斗文,然俱可疑。(5)孔壁本或稱中古文,或稱逸書,其16篇,或析為34篇。(6)孔壁本讀後易為今文之說不必可從。
  呂思勉於〔燕石札記〕云:「謂共王壞孔壁而得古書,有種種不可信者在也。……一人為附會之辭,後人更彌縫其闕,則初不知為何書者,後可鑿言之曰逸禮與書;初不知為何人者,後可確指之曰魯共王;初不知為誰氏之宮者,後可故神之曰孔子之宅;初不知其何由入中祕者,後可憶度之曰安國獻之;初猶如為億度,後竟以為事實矣。」道出其間誤謬之處。張西堂則引康有為〔新學偽經考〕中,曾立十證以明孔壁古文之偽,益以崔適〔史記探源〕中,亦謂其有五不合,說明孔壁中的〔古文尚書〕不可信。
  〔漢書〕雖對孔壁藏書之情形,言之鑿鑿,然經後世學者反覆考辨,其真實性仍待商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孔壁藏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