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至道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zhì dà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ì dào
解釋:
1.大道,至善至美之道。《禮記.學記》:「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文選.韋曜.博弈論》:「當世之士宜勉思至道,愛功惜力以佐明時。」
2.宋朝太宗的年號(西元995~997)。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至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至道」就是極其精深奧妙的道,這裡是指形而上的精神原理,猶如形上學中所說的宇宙的根源;見〔莊子.在宥篇〕所說:「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旡視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旡勞女形,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至道原是指形而上、不可知、不可見的普遍原理,正如老子所謂:「道之為物,惟恍惟惚,…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形上的普遍原理超乎人的認識官能之外,因此可謂恍惚幽深,不可思議。雖然至道不可聽聞,卻可以借精神涵養的工夫與之會通。只要精神專一寧靜,形體自然端正。清淨端正,不勞形傷神,當可長生全性。王夫之則認為,至道原是指形上不可見聞的原理,修道的人涵養精神,塞耳閉目,原不足怪;只是「後世黃冠之流,竊之以為丹術,而老莊之意愈晦。大抵二子之書,多為隱僻,取譬迂遠,故術士得託以惑世。」也就是說老莊談道與至道,言詞隱晦,以致後世為道教煉丹之徒援用,成為惑世邪術,老莊本意原旨,卻被淹沒了。
  其實根據莊子學說,至道就是指宇宙的化生原理與普遍的自然法則。人既然是宇宙自然中的一分子,當知小我即在大我之中,也應效法自然之道,涵養純粹超越的精神,因此道也是精神原理。〔知北遊篇〕借著孔子與老子間的問答(重言式的寓言),說明這個道理:「孔子問於老聃曰:『今日晏閒,敢問至道?』老聃曰:『汝齋戒疏瀹瀹爾心,澡雪爾精神,掊擊爾知。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倫生於無形,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相生。故九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其來無迹,其往無崖,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也。邀於此者四枝彊,思慮恂達,耳目聰明,其用心不勞,其應物無方。」孔子以閒暇向老聃請教至道,老聃卻嚴肅地說必先精神齋戒,清心淨慮,毀棄知識,才可言道。光明生於黑暗,有形生於無形,精神生於大道,粗大形質生於細小精微。萬物形禪變化而生;人獸九竅是胎生,禽魚八竅則卵生。道放形骸於天地,寄精神於四五,往來無迹,出入不可見。若能領悟自然之道廣大化生,無為不有的精神,進而涵養充實人的內心,便可達到身體強健、思慮通達、耳聰目明的境界。雖然用心,卻不勞苦,因應事物,變化萬端,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由此可知,至道也就是至為奧妙的道,原是自然原理,形上法則,一旦人能體悟領會,用之涵養心性,就成為精神原理、修為法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至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