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完整的思考行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plete Act of Thought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完整的思考行動指美國著名教育學者及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主張真正的思考行動是一種「反省思考」(thought of reflection),是一種不斷探究並深入查察的過程。杜威以為一個完整的思考行動,應該包括問題的發現、情境的觀察、形成合理的審慎假設及實際經驗的考驗等步驟。準此,所謂的思考行動不只是在個人的腦海中構築規劃的藍圖,也必須付諸解決問題的實際行動,如此才算是完整的思考行動。
  杜威認為,所謂的思考是一種「反省思考」,但此反省並非回顧過去,而是在於前瞻未來。由於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並不是一個一切安置妥當的世界,而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因此當我們思考時,必須針對「現在發生的事」及「將來可能產生的後果」之間的關聯來考慮。「思考」的經驗與「嘗試錯誤」的經驗不同,因為後者會使我們失去自主性而必須受到環境的支配,但是思考卻能使我們的經驗更有智慧,讓行動者能事先以謹慎的態度去探討所做之事及後果之間的連貫關係,因而使其行動有目標,而不致於盲目亂動。
  綜觀杜威所講之思考的特性,完整的思考行動應該包括下列步驟:(1)思考行動源起於人類處於某種疑惑、迷亂、未定的情境中。在這樣的情境中,行動者出於對事物的關心,會將自己的命運與事物的演變以同理心視為一體,並進一步去推想事物將來的演變及後果,因而激發他進行思考。某些事物之所以用得到思考,正由於其是懸而未決的。(2)對於事物進行預測,作出試驗性的解釋。所有的思考都帶有冒險的成分,由於沒有人能對事物的未來演變作出保證,因此當我們預測未來事物時就具有冒險性。經思考行動後所得的結論,除非真的到了用事實證明時,多少總是暫時性的或是假設性的。這種暫時性的或假設性的思考方式也顯示了思考本身的不確定性與可批判性。(3)對事物所進行的考量必謹慎地探討、檢查與分析,以便能對問題作出進一步的澄清與定義。我們的思考行動,一方面非根於「絕對的確定」(absolute certainty),另方面也並非出自「絕對的無知」(absolute ignoranee)。所有暫時性的假定雖有懷疑的成分在內,但是人們依然可以根據此假設繼續行動,使得問題獲得進一步的澄清。(4)廣泛參考更多的事實,以使所提出的試驗性假設能更為精確一貫。人們現有的資料也許並不能充分提供解決問題的答案,但是卻可以提供「線索」,憑著先前的經驗及儲備的相關知識,可以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暗示。當此種經驗知識愈發廣泛時,我們的思考行動也將更為正確且具有創造性。(5)以前面的假定為基礎,提出應用的行動計畫,實地著手實現此計畫,以期達成所希望的結果。最後再藉著結果,來重新考量假設的可行性。如果單只思考而未採取解決問題的行動,原有情境將無法獲得改進,思考行動也無法達成解決問題的任務。
  總之,在杜威的看法中,光有疑難狀態、先前經驗及產生一些聯想,並不算是完整的思考行動,也不是真正的反省思考。因為行動者很可能只是匆促獲得的某些概念,未能耐心地就此充分批判,最後因而得出草率甚至錯誤的結論。完整的思考行動要求思考者必須能心甘情願地忍受疑難的困惑,不辭辛勞地進行探究;必須將思考所得結論付諸行動,並再三對自己的假設進行審慎地批判與實地的檢驗,如此所得出來的結論才會更加準確而周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完整的思考行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