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汲古閣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汲古閣,為明末江蘇常熟毛晉藏書閣名。毛晉喜收藏圖書,積至84,000冊,因築汲古閣、目耕樓以藏。閣中所藏之書,分存架上,每架3層,按地支排列,共12架,毛晉日坐其間,「手繙諸部,讎其譌誤」。據毛晉同里後人許淳云,毛氏本有三閣,汲古閣在載德堂西,以延文士;其雙蓮閣在問漁莊,以延緇流;一失名,俗呼為關王閣,在曹溪口,以延道流著。今俱廢。清江熙〔掃軌閑談〕云:「毛潛在先生晉家隱湖,創汲古閣,刻經史諸書。中為閣,閣後有樓八間藏書板者。樓下及廂廊俱刻書所。閣四圍有綠君、二如等亭,招延天下名士校書於中,風流文雅,江左首推焉。」毛氏刻書規模宏大,其時印書之匠達20人之多。汲古閣刻行的書籍,書口下多鐫「汲古閣」3字,也有鐫「綠君亭」者。從萬曆之季迄順治之初,歷時40餘年,成書600餘種。僅天啟4年(1624)至崇禎6年(1633)9年中,刻書即在200種以上。自刻、代刻,皆極精工。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三經註疏〕、〔十七史〕、〔津逮祕書〕、〔六十種曲〕以及唐宋元人別集等。毛氏刻書,講求質量,除自己精心校讎外,還招延海內名士校書,又多用宋刻本作底本,因此不少宋本因其翻刻而得以流傳。汲古閣所刻書籍運銷全國各地,清人有「滇南官長萬里遣幣以購毛氏書」、「毛氏之書走天下」之記載。又汲古閣影宋、影元抄本,紙墨精湛、字體工整、一筆不苟,稱之為古今絕作。毛晉卒後,汲古閣所藏宋元善本,多歸泰川季振宜,後又轉歸崑山徐乾學傳是樓。其刊書之書版,如〔十三經注疏〕、〔十七史〕歸席氏掃葉山房、〔六十家詞〕則歸常熟邵氏,其他也都散歸各處。其子扆,字斧季,亦精校勘,著有〔汲古閣祕本書目〕、清顧湘為撰〔汲古閣校正書目〕、鄭德懋撰〔汲古閣書目補遺〕、〔汲古閣刻板存亡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汲古閣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