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矣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ㄕˇ
  • 部首外筆畫 2
  • 總筆畫 7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ㄓㄨˋㄘˊㄉㄨㄛㄩㄥˋㄩˊㄨㄣˊㄧㄢˊㄨㄣˊ:A>ㄅㄧㄠˇㄕˋㄎㄣˇㄉㄧㄥˋ˙ㄉㄜㄩˇㄑㄧˋㄖㄨˊ:「ㄏㄨㄛˋㄦˊㄅㄨˋㄘㄨㄥˊㄑㄧˊㄨㄟˊㄏㄨㄛˋㄧㄝˇㄓㄨㄥㄅㄨˋㄐㄧㄝˇㄧˇ。」B>ㄅㄧㄠˇㄕˋㄧˇㄖㄢˊ˙ㄉㄜㄩˇㄑㄧˋㄖㄨˊ:「ㄉㄠˋㄅㄨˋㄔㄨㄢˊㄧㄝˇㄐㄧㄡˇㄧˇ」。C>ㄅㄧㄠˇㄕˋㄍㄢˇㄊㄢˋㄖㄨˊ:「ㄔㄨㄟˊㄔㄨㄟˊㄌㄠˇ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矣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助詞:(1) 表示肯定、決定的語氣。
    【例】由來久矣 (2) 表示已然的語氣。
    【例】力不足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助]
1.表示已然的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2.表示肯定的語氣。如:「由來久矣」。《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3.表示將然的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4.表示疑問的語氣。通「乎」。《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5.表示命令的語氣。《左傳.宣公四年》:「乃速行矣,無及於難。」《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
6.表示語句的結束。通「耳」。《戰國策.趙策三》:「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
[歎]
表示感嘆的語氣。如:「垂垂老矣」。《論語.述而》:「甚矣,吾衰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助] ] 語尾助詞,表示動作完成。
  2. [[助] ] 句尾助詞,表示改變。
  3. [[助] ] 語氣助詞,表示不耐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當助詞:

⑴ 表示已然。段注本《說文解字.矢部》:「矣,語巳詞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⑵ 表示肯定。如:「由來久矣」。《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漢.王充《論衡.龍虛》:「世俗言龍神而升天者,妄矣。」

⑶ 表示必然。《老子》第七四章:「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歲孰且美,則民大富樂矣。」

⑷ 表示命令。《左傳.宣公四年》:「乃速行矣,無及於難。」《莊子.秋水》:「往矣,吾將曳尾於淦中。」《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

⑸ 表示感嘆。如:「垂垂老矣」。《論語.述而》:「甚矣,吾衰矣。」三國魏.曹植〈登臺賦〉:「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⑹ 表示疑問。相當於「乎」、「呢」。《詩經.小雅.六月》:「侯誰在矣?張仲孝友。」《禮記.文王世子》:「文王謂武王曰:『女何夢矣?』」

⑺ 表示停頓,以引起下文。《詩經.周南.漢廣》:「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論語.里仁》:「惡不仁者,甚為仁矣;不使不仁加乎其身。」

(8) 表示結束。相當於「耳」。《戰國策.趙策三》:「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戰國策.燕策一》:「齊者,我讎國也,故寡人之欲伐也,直患國弊,力不足矣。」

注音: 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矣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