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社會達爾文主義 - 教育百科
ˋ
ˋ
ˊ
ˇ
ˊ
ˇ
ˋ
  • 漢語拼音 shè huì dá ěr wén zhǔ y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 huì dá ěr wén zhǔ yì
解釋:
將達爾文生存競爭、優勝劣敗的理論應用到人類社會生活上的一派學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社會達爾文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ocial Darwinism
作者: 郭實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社會達爾文主義是由英國的社會學家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首先提出。斯賓塞首先將達爾文主義(Darwinism)的觀點及後達爾文主義的生理學應用到對社會的研究上,同時將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社會是一個超級有機體」的看法與達爾文(C. Darwin)的自然選擇、適應及存在競爭的概念放在一起。將「進化」一詞的使用普及化,首先提出「適者生存」一說。
  根據斯賓塞的觀點,社會是一個活的單位,是由個人組成,並按照自然法則產生及進化而成。社會是一個有機體,也是有機體中的最高形式,其演化形式與生物有機體的演化相似。演化的過程是由單細胞演化到組織,到器官,到人,進而到社會本身,是一個邏輯的進展過程。斯賓塞對整個進化過程所持的立場是樂觀的,與其後的進化自然主義者一樣,都是社會改良論者,認為現代工業社會的演進是朝向更理性及無私的大社會前進。
  雖然社會達爾文主義對個人在短期的進展採悲觀的看法,但是從種族進化論的結果來看,個人之未來卻是樂觀的。人在目前是存在於一個不斷的為生存及成功互相競爭的衝突世界中,這種衝突最後會達到物競天擇的結果,最適應的個人及機構會留存下來,使下一步的進化過程更加順利圓滿。因此人在現在的存在中是悲哀的,但在自然選擇之後,使個人或社會階層能有實現其美好的一面之潛在可能性。透過社會進化,衝突變成合作,激情變成理性。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反對任何阻礙自然競爭及演化進展的社會改變。競爭衝突及掙扎是邁向理想社會的必要手段。簡言之,社會進化要求人允許自然選擇中的殘酷淘汰過程,也就是強者生存,弱者被淘汰;有些國家為保護其子民及機構而產生錯誤的政策,並未能由此經驗中學習,也就是縱容及獎賞弱者的國家絕對不會強盛起來,而享受到進化的結果。無論社會不和諧是多麼無情,都是在宇宙秩序中創造自我及完成自我的必要步驟。而在使自我完成的條件尚未出現之前,若社會要求提高個人及社會道德標準,這只是一項軟弱的姿態,最後會阻礙成長及長期進步的可能性。
  個人智能是自然進化過程中具競爭力的一項能力,發揮個人智能以與別人競爭,先需要一個開放的社會環境,使個人的觀念及行動成為可能。而一個開放的社會又需要不斷的進化創造,在這種循環發生的進程中,社會才會走向更合理化,更理性化。總之,衝突及解決衝突是現代社會的結構中心,只有在經過長期的競爭活動之後,理性合作才成為可能。
  在英國,赫胥黎(Thomas H. Huxley, 1825~1895)發表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Man's Place in Nature)一書,使得達爾文主義在十九世紀末葉,流行於一般民眾之間。英國歷史學家弗勞德(James Anthony Froude, 1818~1894)寫了一部十二冊的〔英格蘭歷史〕(History of England),主張優等的種族有自然的權力去統治劣等種族。
  俄國作家丹尼列夫斯基(Nicholas Danilevisky, 1822~1885)在〔俄羅斯與歐洲〕(Russia and Europe)這本書中,強調「歷史只是記錄特定種族團體,在不同階段的發展」。他並且最早將達爾文的主張應用至「泛斯拉夫民族主義」(Pan-Slavic Nationalism)上,主張斯拉夫民族是最優秀的種族;同時俄羅斯是斯拉夫族最大的一支,因此不得不起來領導所有的斯拉夫民族。這些將達爾文的生物理論運用至社會、教育、政治等範疇的學者中,斯賓塞的思想,在美國及歐洲都享有盛名;他是十九世紀居於領導地位的社會學家,將社會發展比作一個有機體的發展,將文明比喻為一個超大型的有機演化過程。同時斯賓塞將 「天擇」這個名詞解釋成「適者生存」,這與達爾文所認為「天擇為適應生存的起因」的內涵是大不相同的。但因他用此一名詞來表達社會中與達爾文「生物演化」相類似的原則,故稱之為「社會達爾文主義」。
  二十世紀初,德國的社會學家也同意斯賓塞的理論,而這主張後來被德國政治家所採用,利用此學說提倡民族強盛及種族優越的主張,在教育政策上採行法西斯主義,造成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一個負面後果。這也是社會改良論者未預料到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社會達爾文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