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朝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潘美月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宋南渡之初,內府物力艱難,故當時所謂國子監本者,其實都是臨安府及各州郡所刻,取其版以入監內。時京都在臨安,所以監版集中於杭州。國子監有專官掌管,稱為書庫官。趙宋亡後,監亦廢止,而庫版仍在。元世祖下臨安後,盡收江南各郡書版,以杭州宋太學舊址,設置西湖書院以掌管之,後因鼎新棟宇,工役*遽,東遷西移,書版散失,甚則置於雨淋日炙之中,張昕、趙植諸人,見而惜之。乃於書院尊經閣後,建屋五楹,為書版庋藏之所。書院有義田,歲入其祖,以為書刻之用,至正17年9月間,尊經閣壞妃,書庫亦傾,書版散失埋沒,得於瓦礫中者,往往刓毀蠹朽,至正21年,乃釐補之,並以所存書版目錄勒石,即今所傳[西湖書院重整書目]。
  明初定鼎金陵,即置國子學,以故集慶路為之。洪武14年(1381)改建國子學於雞鳴山下,洪武15年3月改國子學為國子監,即南京國子監,杭州離南京不遠,故元亡而後西湖書院書版大抵入南監。書版既有殘損,於是洪武、永樂兩朝,迭經修補。然版既叢亂,每為刷印匠竊去轉刻他書以取利,故旋補旋亡。成化初年,祭酒王*會計諸書亡數已逾兩萬篇,是時御史董倫乃以贓犯贖金,送充修補之費用。弘治初始作庫樓貯存書版。正德10年(1515)復重修一次。嘉靖7年(1528)錦衣衛沈麟奏請校刊歷代史書,禮部議使祭酒張邦奇、司業江汝璧,逐一校正補刻,並取廣東布政使刻[宋史]版入監,遼金二史原無版者,購求善本翻刻,以成全史。張邦奇等奏稱[史記][前後漢書],殘缺模糊,原版脆薄,剜補隨即脫落,於是又重雕史漢諸書。其後歷經隆慶、萬曆、天啟、崇禎,時有修補。明末書版剝落佚去者甚多,天啟2年(1622)南監祭酒黃儒炳受命維護是書,與司業葉燦,學錄葛大同二人將[二十一史]藏版,訂正訛謬,修補殘蝕,缺版亦購求善本修補,以成全璧。
  以上所談南宋國子監書版,元時入西湖書院,明時入南京國子監,其書版歷元至明,遞經修補,故稱「三朝本」。王國維[兩浙古刊本考卷上.西湖書院書板考],所列書目即三朝本。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南宋建刻[音釋註疏本十三經]及南宋紹興間國子監覆刻[南北朝七史],皆為傳世之三朝本。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三朝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