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強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ㄍㄨㄥ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一]jiàng[二]qiáng[三]qiǎ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ㄢˋㄓㄨㄤˋㄧㄡˇㄌㄧˋㄖㄨˊ:「ㄑㄧㄤˊㄐㄧㄢˋ」、「ㄑㄧㄤˊㄓㄨㄤˋ」、「ㄑㄧㄤˊㄐㄧㄥˋ」。
  2. 使ㄕˇㄌㄧˋㄌㄧㄥˋㄖㄣˊㄑㄩㄈㄨˊㄖㄨˊ:「ㄑㄧㄤˊㄅㄠˋ」、「ㄑㄧㄤˊㄓㄢˋ」。
  3. ㄕˋㄌㄧˋㄉㄚˋ˙ㄉㄜㄖㄨˊ:「ㄑㄧㄤˊㄉㄚˋ」、「ㄏㄠˊㄑㄧㄤˊ」、「ㄑㄧㄤˊㄑㄩㄢˊ」、「ㄕˋㄐㄧㄝˋㄑㄧㄤˊㄍㄨㄛˊ」。
  4. ㄕㄥˋㄍㄨㄛˋㄅㄧˇㄐㄧㄠˋㄏㄠˇㄖㄨˊ:「ㄊㄚ˙ㄉㄜㄅㄧㄠˇㄒㄧㄢˋㄅㄧˇㄨㄛˇㄑㄧㄤˊ。」
  5. ㄅㄧㄠˇㄕˋㄕㄨˋㄌㄧㄤˋㄧㄡˇㄩˊㄖㄨˊ:「ㄙㄢㄈㄣㄦˋㄑㄧㄤˊ」。
注音:
解釋:

ㄅㄧㄆㄛˋㄖㄨˊ:「ㄇㄧㄢˇㄑㄧㄤˇ」、「ㄑㄧㄤˇㄖㄣˊㄙㄨㄛˇㄋㄢˊ」。

注音:
解釋:

ㄍㄨˋㄓˊㄖㄨˊ:「ㄐㄩㄝˊㄐㄧ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強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áng
解釋:
  1. 體力或能力等健壯、盛大。與「弱」相對。
    【例】強壯、強國、身強力壯
  2. 使健壯、使盛大。
    【例】強身、富國強兵
  3. 勝過、優越。多用於比較。
    【例】她的語文能力強過我很多。
  4. 蠻橫、橫暴。
    【例】強占、強盜
  5. 有餘、略多。
    【例】三分之二強
注音:
漢語拼音: qiǎng
解釋:
  1. 盡力、竭力。
    【例】勉強、強顏歡笑
  2. 硬要、迫使。
    【例】強迫、強求、強人所難、強詞奪理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ng
解釋:
  1. 固執、不柔順。
    【例】倔強、強脾氣
  2. 僵硬。
    【例】項為之強。(《浮生六記》)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áng
解釋:
[形]
1.健壯、盛大、有力。如:「強壯」、「身強力壯」。唐.柳宗元〈愈膏肓疾賦〉:「外強中乾,精氣內傷。」
2.剛毅、堅毅。如:「頑強」。《孟子.告子下》:「樂正子強乎?」《韓非子.孤憤》:「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
3.堅硬。漢.王充《論衡.狀留》:「後彼春榮之木,其材強勁,車以為軸。」
4.橫暴。如:「強盜」。《紅樓夢》第一一二回:「和眾強徒打了照面,各自分頭奔南海而去。」
5.勝、優越。宋.張先〈菩薩蠻.牡丹含露真珠顆〉詞:「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
6.有餘、略多。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名]
1.具有威權勢力的人或團體。如:「列強」、「豪強」。
2.姓。如清代有強行健。
[動]
加強。如:「強身」、「自強不息」。
注音:
漢語拼音: qiǎng
解釋:
[動]
迫使、使用強力。如:「勉強」、「強迫」、「強人所難」、「強詞奪理」。《孟子.離婁上》:「是由惡醉而強酒。」《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這原是他情願的事,又沒有那個強他。」
[副]
竭力、勉力。《孟子.梁惠王下》:「君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ng
解釋:
[形]
1.堅韌、不柔和。《淮南子.主術》:「木強而斧伐之。」《漢書.卷四二.張蒼等傳.贊曰》:「周昌,木強人也。」
2.僵硬。《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一連喫了四五劑,口不歪了,只是舌根還有些強。」
3.固執、任性、不順從。如:「倔強」、「強脾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ô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健壯、厲害。
  2. [[副] ] 硬是……、硬要……。
反義詞:
音讀: kió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iō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ㄧㄤˊ

1. 蟲名。指長於米穀中之小黑蟲。《說文解字.虫部》:「強,蚚也。」《玉篇.虫部》:「強,米中蠹小蟲。」

2. 健壯、盛大、有力。如:「強壯」、「強勢」。《廣韻.平聲.陽韻》:「強,健也。」《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息夫躬》:「卑爰疐強盛,居彊煌之地,擁十萬之眾。」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自以兵強國富,勢陵京城。」唐.柳宗元〈愈膏肓疾賦〉:「外強中乾,精氣內傷。」

3. 剛毅、堅毅。如:「頑強」。《孟子.告子下》:「樂正子強乎?」《韓非子.孤憤》:「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

4. 加強、奮發。如:「強身」。《易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晉.潘岳〈西征賦〉:「勵疲鈍以臨朝,勗自強而不息。」

5. 堅硬。漢.王充《論衡.狀留》:「後彼春榮之木,其材強勁,車以為軸。」

6. 橫暴。如:「強盜」。《廣韻.平聲.陽韻》:「強,暴也。」《荀子.富國》:「事強暴之國難,使強暴之國事我易。」《三國演義》第一六回:「買得好馬三百餘匹,回至沛縣界首,被強寇劫去一半。」《紅樓夢》第一一二回:「和眾強徒打了照面,各自分頭奔南海而去。」

7. 有威權勢力者。《清史稿.卷一○七.選舉志二》:「震於列強之船堅炮利,急須養成繙譯與製造船械及海陸軍之人才。故其時首先設置之學校,曰京師同文館,曰上海廣方言館。」漢.趙壹〈刺世疾邪賦〉:「嫗名勢,撫拍豪強。」

8. 勝、優越。宋.張先〈菩薩蠻.牡丹含露真珠顆〉詞:「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

9. 有餘、略多。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妾少誦楞嚴經,今強半遺忘。」

10. 姓。如清代有強行健。

㈡ㄑㄧㄤˇ

1. 竭力、勉力。《集韻.上聲.養韻》:「強,勉也。」《孟子.梁惠王下》:「君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

2. 迫使。如:「勉強」、「強迫」。《孟子.離婁上》:「是由惡醉而強酒。」宋.梅堯臣〈五月二十四日過高郵三溝〉詩:「恐傷新人心,強制揩雙眸。」《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這原是他情願的事,又沒有那個強他。」

㈢ㄐㄧㄤˋ

1. 堅韌、不柔順。《字彙.弓部》:「強,木強,不柔和也。」《淮南子.主術》:「木強而斧伐之。」《漢書.卷四二.張周趙任申屠傳.張蒼》:「周昌,木強人也。」

2. 固執、任性、不順從。如:「強脾氣」。《宋史.卷三六○.列傳.趙鼎》:「檜見之曰:『此老倔強猶昔。』」《西遊記》第六八回:「你這相貌稀奇,聲音不對,是那裡來的,這般村強!」

3. 僵硬、不靈活。《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一連喫了四五劑,口不歪了,只是舌根還有些強。」

注音: ㈠ㄑㄧㄤˊ ㈡ㄑㄧㄤˇ ㈢ㄐㄧ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強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