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教 - 教育百科
十 | |
二 | |
教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邱德修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十二教是周代地官大司徒用來教化萬民的總原則。典出[周禮]。[周禮.地官.大司徒]云:「[大司徒]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禮教敬,則民不苟;二曰以陽禮教讓,則民不爭;三曰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四曰以樂禮教和,則民不乖;五曰以儀辨等,則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則民不愉;七曰以刑教中,則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則民不怠;九曰以度教節,則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則民不失職;十有一曰以賢制爵,則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祿,則民興功。」鄭玄[注]云:「陽禮,謂鄉射飲酒之禮也。陰禮,謂男女之禮;婚姻以時,則男不曠,女不怨。儀,謂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之屬。俗,謂土地所生習也。愉,謂朝不謀夕。恤,謂災危相憂;民有凶患,憂之則民不解怠。度,謂宮室,車服之制。世事,謂士、農、工、商之事;少而習焉,其心安焉,因教以能,不易其業。慎德,謂矜其善德,勸為善也。庸,功也;爵以顯賢,祿以賞功。故書『儀』或為『義』,杜子春讀為『儀』,謂九儀。 為了讀者方便起見,將[周禮]原文語譯作:「(大司徒)按照五種出產不同、動、植物、地區、人民生活習慣的差異,實施十二種教育法則:第一是用祭祀的禮法,教導人民念祖繼孝,慎終追遠,人民就不會隨便對待親長;第二是用鄉飲酒等禮法教導人民卑恭謙讓,人民就不會互相爭執;第三是用婚姻的禮法來教導人民親愛,民間就不會出現曠男怨女的狀況;第四是用音樂教導人民和睦相處,人民就不會乖戾殘暴;第五是用禮儀教導人民辨別尊卑上下的等級,人民就不會踰越界限;第六是用傳統的習俗教導人民安居樂業,人民就不會苟且偷安;第七是用刑罰教導人民中正不偏,人民就不會暴亂;第八是用誓戒教導人民勤慎小心,人民就不會怠惰鬆懈;第九是用衣服、宮室的制度教導人民在物欲方面有所節制,人民就會知道滿足現狀;第十是用其累世相傳的技藝教導人民技能,人民就不會轉行換業;第十一是按照賢能頒與爵位,人民就會崇尚德行前相勉為善;第十二是按照功績頒與俸祿,人民就會努力建立功業。」 總之,這種十二教就是周代大司徒設計出來,按照五個地理區域五種出產物之不同,乃至動植物地區與人民生活習慣的差異,所實施的十二種教育法則。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十二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