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暴自棄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ì bào zì q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自暴自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反詞: | 發憤圖強、奮發圖強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ì bào zì qì |
解釋:
本指言行違背仁義。語本《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後多指自甘墮落,不求上進。《紅樓夢》第四八回:「探春黛玉都笑道:『誰不是頑,難道我們是認真作詩呢。若說我們認真成了詩,出了這園子,把人的牙還笑倒了呢!』寶玉道:『這也算自暴自棄了。』」《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今諸君不勉圖進步,忽然半途而廢起來,不但對不住某君,而且亦自暴自棄太甚!」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自暴自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自我蹧蹋和自我放棄,本指言行違背仁義。語本《孟子.離婁上》。後用「自暴自棄」指自甘墮落,不求上進。 △「妄自菲薄」 |
|
典故說明: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 著有《孟子》七篇,由弟子輯錄而成,共十四卷,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在〈離婁〉章中,孟子提到言行背棄仁義的人,就是自己害自己。孟子說:「不值得和自我蹧蹋的人談論仁義道理,不值得和自我放棄的人一起共事。說話違背禮義的人,是在蹧蹋自己。如果人自身不能心存仁愛,行事以義為準則,那就是自己放棄自己。仁,就像是一間很安全的房子;義,好比是正大的道路。拋棄安全的房子不住,捨棄正大的道路不走的人,真是可悲啊!」後來「自暴自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自甘墮落,不求上進。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指自甘墮落,不求上進。 使用類別 用在「自我放棄」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自甘墮落、妄自菲薄、自輕自賤 形音辨誤 |
|
典源: 《孟子.離婁上》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
書證:
01.《朱子語類.卷一一八.訓門人六》:「若有人云孔孟天資不可及,便知此人自暴自棄,萬劫千生無緣見道!」
02.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卷三.朝辭宣旨戒飾》:「苟州縣小官亦蒙皇恩寵綏,決知自重,思所以稱上意,不敢自暴自棄矣。」
03.《紅樓夢》第四八回:「探春黛玉都笑道:『誰不是頑,難道我們是認真作詩呢!若說我們認真成了詩,出了這園子,把人的牙還笑倒了呢!』寶玉道:『這也算自暴自棄了。』」
04.《鏡花緣》第二二回:「晚生倘稍通文墨,今得幸遇當代鴻儒,尚欲勉強塗鴉,以求指教,豈肯自暴自棄,不知抬舉,至於如此﹗」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細想起來,我們世受國恩的;若不及早出來報效國家,便是自暴自棄。」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自暴自棄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陳雪麗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暴自棄」出於〔孟子.離婁上〕;孟子說:「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感嘆那些不肯努力求進步,自我放棄的人,乃是自甘下流,認為是「自暴自棄」。而一個自暴自棄的人,不知道仁義之美,因此所說的都是不合仁義的話,所以不能與他談論道理。同時自暴自棄的人,由於溺於怠惰,認定自己做不到仁義,也做不好仁義,自然也不可能有所作為。 反過來說,人如果能居仁由義,時時不忘秉持仁義,用仁義來要求自己、督促自己,即使是昏庸愚魯之人,也能因為這樣的磨練而日有所進。因為仁猶如人之最安全的居處,義猶如人最正大的道路,人都要有住處,也不免走路,所以仁義對每個人都是重要的,也是每個人不能沒有的。 朱熹在〔孟子集注.卷七〕說:「道本固有而人自絕之,是可哀也;此聖賢之深戒,學者所當猛醒也。」意思是說仁義之道是人本來就具備的,道的昇華或晦暗,完全操之於個人,如果自己棄絕行道,將是非常可悲的事,有志學為聖賢君子的人,應引以為戒,時時注意居仁由義,走向人生的正途。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自暴自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動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相關資料連結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自暴自棄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自暴自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