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邊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ㄨˋㄊㄧˇ˙ㄉㄜㄓㄡ沿ㄧㄢˊㄖㄨˊ:「ㄌㄨˋㄅㄧㄢ」、「ㄓㄨㄛㄅㄧㄢ」、「ㄢˋㄅㄧㄢ」、「ㄔㄨㄤˊㄅㄧㄢ」、「ㄅㄧㄢㄩㄢˊ」。
  2. ㄌㄧㄤˇㄍㄨㄛˊㄏㄨㄛˋㄌㄧㄤˇㄉㄧˋㄑㄩㄐㄧㄢ˙ㄉㄜㄐㄧㄠㄐㄧㄝˋㄔㄨˋㄏㄨㄛˋㄐㄧㄝㄐㄧㄣˋㄐㄧㄠㄐㄧㄝˋㄔㄨˋㄖㄨˊ:「ㄅㄧㄢㄈㄤˊ」、「ㄅㄧㄢㄐㄧㄝˋ」、「ㄕㄡˇㄅㄧㄢ」、「ㄎㄣˇㄅㄧㄢ」。
  3. ㄐㄧㄣˋㄊㄡˊㄖㄨˊ:「ㄨˊㄅㄧㄢㄨˊㄐㄧˋ」、「ㄎㄨˇㄏㄞˇㄨˊㄅㄧㄢㄏㄨㄟˊㄊㄡˊㄕˋㄢˋ。」、「ㄩㄢˇㄗㄞˋㄊㄧㄢㄅㄧㄢㄐㄧㄣˋㄗㄞˋㄧㄢˇㄑㄧㄢˊ。」
  4. ㄅㄧㄠˇㄕˋㄈㄤㄨㄟˋ˙ㄉㄜㄙㄨㄛˇㄗㄞˋㄖㄨˊ:「ㄅㄟˇㄅㄧㄢ」、「ㄗㄨㄛˇㄅㄧㄢ」、「ㄆㄤˊㄅㄧㄢ」、「ㄨㄞˋㄅㄧㄢ」。
  5. ㄨˋㄅㄧㄢㄩㄢˊ˙ㄉㄜㄓㄨㄤㄕˋㄖㄨˊ:「ㄍㄨㄣˇㄅㄧㄢ」、「ㄏㄨㄚㄅㄧㄢ」、「ㄐㄧㄥˋㄅㄧㄢ」。
  6. ㄧˊㄇㄧㄢˋㄖㄨˊ:「ㄅㄧㄢㄗㄡˇㄅㄧㄢ」、「ㄅㄧㄢㄗㄨㄛˋㄅㄧㄢㄒㄩㄝˊ」、「ㄅㄧㄢㄈㄢˋㄅㄧㄢㄎㄢˋㄉㄧㄢˋㄕˋ」。
  7. ㄊㄡˊㄒㄩˋㄕˋㄨˋ˙ㄉㄜㄊㄧㄠˊㄌㄧˇㄖㄨˊ:「ㄐㄧㄣˇㄍㄨㄢˇㄊㄚㄕㄨㄛ˙ㄌㄜㄅㄢˋㄊㄧㄢㄨㄛˇㄏㄞˊㄕˋㄇㄛㄅㄨˋㄓㄠˊㄅㄧㄢ。」
  8. ㄐㄧˇㄏㄜˊㄒㄩㄝˊㄓㄨㄥㄐㄧㄚˊㄔㄥˊㄐㄧㄠˇㄏㄨㄛˋㄍㄡˋㄔㄥˊㄉㄨㄛㄐㄧㄠˇㄒㄧㄥˊ˙ㄉㄜㄒㄧㄢˋㄉㄨㄢˋㄖㄨˊ:「ㄉㄥˇㄅㄧㄢㄙㄢㄐㄧㄠˇㄒㄧㄥˊ」。
  9.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ㄨˋㄊㄧˇㄅㄧㄢㄘㄜ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ㄙˋㄅㄧㄢㄒㄧㄥˊ」、「ㄨˇㄅㄧㄢㄒ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ān
解釋:
  1. 指兩國或兩地區的交界處或近交界處。
    【例】邊境、邊界、墾邊
  2. 兩旁。
    【例】河邊、路邊、岸邊
  3. 指一個平面的周圍或際限。
    【例】桌邊、天邊、邊緣
  4. 方向。
    【例】左邊、前邊、外邊
  5. 物體或衣裙邊緣的裝飾。
    【例】滾邊、鑲邊、花邊
  6. 頭緒。
    【例】說了半天,還摸不著邊。
  7. 幾何學中夾成角或構成多角形的線段。
    【例】等邊三角形
  8. 一面。加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同時進行的副詞。常用「邊……邊……」的語式表達 。
    【例】邊做邊學、邊走邊吃
  9. 量詞。計算物體邊側的單位。
    【例】三邊形、五邊形
  10.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ān
解釋:
[名]
1.指兩國或兩地區的交界處或近交界處。如:「守邊」、「戍邊」、「墾邊」。
2.兩旁。如:「河邊」、「路邊」、「岸邊」。
3.四周、周圍。如:「桌邊」、「床邊」、「邊緣」。
4.際限、盡頭。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唐.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5.方向。如:「左邊」、「前邊」、「東邊」、「外邊」。
6.物體或衣裙邊緣的裝飾。如:「鏡邊」、「滾邊」、「鑲邊」、「花邊」。
7.頭緒。如:「說了半天,還摸不著邊兒。」
8.幾何學中夾成角或構成多角形的線段,稱為「邊」。如:「等邊三角形」。
9.量詞。計算物體邊側的單位。如:「三邊形」、「五邊形」。
10. 姓。如東漢有邊韶,明代有邊維新。
[副]
1.偏、不正。《禮記.檀弓上》:「齊衰不以邊坐,大功不以服勤。」漢.鄭玄.注:「邊,偏倚。」
2.表方位。相當於「裡」、「內」、「中」等字。唐.高適〈信安王幕府詩〉:「大漠風沙裡,長城雨雪邊。」宋.楊萬里〈新青讀樊川〉詩:「九千刻裡春長雨,萬點紅邊花又空。」
3.一面。常用「邊……邊……」的語式表達。如:「邊做邊學」、「邊走邊吃」、「邊吃飯邊看電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ia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地界。
  2. [[名] ] 止境。
音讀: pi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旁邊。
  2. [[名] ] 邊際。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指兩國或兩地區的交界處或近交界處。如:「邊界」、「守邊」、「墾邊」。《說文解字.辵部》:「邊,行垂崖也。」《玉篇.辵部》:「邊,塞也。」《廣韻.平聲.先韻》:「邊,邊陲也。」唐.杜甫〈兵車行〉:「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舊唐書.卷一八○.列傳.李可舉》:「常遣拓邊,以功封郡王,賜姓名。」

2. 旁、畔。如:「路邊」、「岸邊」。唐.李白〈荊州歌〉:「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三國演義》第三回:「帝與陳留王未知虛實,不敢高聲,伏於河邊亂草之內。」

3. 旁側。如:「桌邊」、「邊緣」。《紅樓夢》第四回:「正要發籤時,只見案邊立著一個門子使眼色兒,不令他發籤之意。」《紅樓夢》第七三回:「只見寶玉才睡下,晴雯等猶在床邊坐著,大家頑笑。」

4. 際限、盡頭。如:「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紅樓夢》第一九回:「我雖年小身弱,卻是法術無邊,口齒伶俐,機謀深遠。」

5. 指物體或衣裙邊緣。如:「鏡邊」、「滾邊」。《紅樓夢》第一○九回:「只見妙玉頭帶妙常髻,身上穿一件月白素綢襖兒,外罩一件水田青緞鑲邊長背心。」《醒世姻緣傳》第七回:「拆開看時,裡面卻是半張雪白的連史紙,翠藍的花邊,焌黑的楷書字,大大硃紅標判,方方的一顆印。」

6. 表方向。如:「左邊」、「前邊」、「外邊」。唐.李白〈上留田行〉:「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四回:「東邊日出,西邊下雨,天道還在雨處?還在晴處?」

7. 表方位。唐.高適〈信安王幕府〉詩:「大漠風沙裡,長城雨雪邊。」宋.楊萬里〈新青讀樊川〉詩:「九千刻裡春長雨,萬點紅邊花又空。」

8. 偏、不正。《禮記.檀弓上》:「齊衰不以邊坐,大功不以服勤。」漢.鄭玄.注:「邊,偏倚。」

9. 一面。常用「邊……邊……」的語式表達。如:「邊做邊學」、「邊走邊吃」。《二刻拍案驚奇》卷九:「你住在外面,一邊等我,一邊看人,方不誤事。」《醒世姻緣傳》第五回:「那兩個虞侯那裡肯依,一邊收拾,一邊叫了兩匹馬,將行李馱在馬上,兩個虞侯跟著先行去了。」

10. 頭緒。如:「說了半天,還摸不著邊兒。」

11. 幾何學中夾成角或構成多角形之線段,稱為「邊」。如:「等邊三角形」。

12. 量詞。計算物體邊側之單位。如:「三邊形」、「五邊形」。

13. 姓。如東漢有邊韶。《通志.卷二七.民族略二》:「邊氏,子姓,宋公子城之後。」

注音: ㄅㄧ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邊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邊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