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圖書醫療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ibliotherapy
作者: 陳敏珍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圖書醫療法(Bibliotherapy)一詞,源自希臘語Biblion(即圖書)與Oepatteid(即治療、復原)之組合。係指使用圖書及相關資料於病患之治療。它是一選擇性的活動。在專業人員的引導下,採用計畫、指導、控制的閱讀方式,藉由讀者與文獻之互動,以減輕其心理或其他方面的問題。
  將書籍作為醫療之輔助,其歷史已相當久遠。最早之紀錄出現於13世紀,當時已有醫院聘請回教神職人員為病人頌誦〔可蘭經〕。早期宗教的力量是圖書醫療法的主流,而聖經亦被證實是最具效力者之一。至19世紀圖書醫療法被廣泛地實施,使用之書籍不再以宗教類為主。布希(Benjamin Bush)是第一位美國醫師以開列書單的方式,為精神失常者治病。至20世紀,此醫療法的發展更為蓬勃,對它的研究則由純狂熱,而朝向藝術、科學等方面探討。圖書醫療法在第一次大戰期間,為克勞瑟斯(Samuel McChord Crothers)等人首次正式使用,1961年〔韋氏字典〕(Webster Dictionary)更將其收錄為通俗字。
  圖書醫療法主要運用於精神、情緒失控及社會適應不良者之治療過程。採用閱讀方式來解除這類病患的困擾,其基本理念有4:(1)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將他的精神自不健全的思想、妄想、錯覺中溢出;(2)觸動患者的感情,引發其共鳴,經由投射作用,使病患能從書籍中回憶其相似經驗,讓受阻的心緒得以宣洩;(3)予患者適當的支持與關懷,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自信;(4)協助患者自我控制,藉著閱讀的滿足與快感,使他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社會,並能有效管理自已的行為。在圖書的選擇方面,應當以病患的需要、生理與心理狀況、及治療的目標為依據。一般而言,歷史、傳記、旅遊、小說及詩歌等是較常被取用之素材。所以,圖書醫療法實際上是一種溝通的過程,它是以圖書資料作為媒介,以建立完善的溝通模式,培養良好的治療氣氛;使得病患樂於接受。故在這雙向的交流中,治療者與患者間有效人際關係之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實施上則可採用個別治療法與團體治療法,前者著重於個案分析,後者則著重於團體影響力之運用。
  應用圖書醫療法的機構相當多,包括學校、醫院、療養院、成人教育中心、圖書館、監獄等。圖書館員參與此醫療工作,始於20世紀初期。在與醫護、輔導人員密切合作下,館員主要的責任是收集圖書資料、提供讀者顧問服務(Readers' Advisory Service)、策畫並執行激勵性的活動、觀察與記錄患者的閱讀過程等。
  隨著技術的進步,圖書醫療法採用的媒介已涵蓋各類型非書資料。而以往獨立發展的詩歌醫療法(Poetry Therapy)亦漸與之融合、故交互圖書醫療法(Interactive Bibliotnerapy)、詩歌醫療法、圖書/詩歌醫療法(Biblio/Poetry Therapy)等詞已被交替使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