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圖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ㄡˊㄍㄜˋㄓㄨㄥˇㄒㄧㄥˊㄓㄨㄤˋㄒㄧㄢˋㄊㄧㄠˊㄙㄜˋㄘㄞˇㄙㄨㄛˇㄗㄨˇㄔㄥˊ˙ㄉㄜㄏㄨㄚˋㄇㄧㄢˋㄖㄨˊ:「ㄉㄧˋㄊㄨˊ」、「ㄊㄨˊㄏㄨㄚˋ」、「ㄊㄨˊㄆㄧㄢˋ」、「ㄔㄚㄊㄨˊ」、「ㄊㄨˊㄅㄧㄠˇ」。
  2. ㄇㄡˊㄑㄩˇㄒㄧㄨㄤˋㄉㄜˊㄉㄠˋㄖㄨˊ:「ㄊㄨˊㄇㄡˊ」、「ㄑㄧˋㄊㄨˊ」、「ㄨㄟˊㄌㄧˋㄕˋㄊㄨˊ」、「ㄊㄢㄊㄨˊㄇㄧㄥˊㄌㄧˋ」。
  3. ㄐㄧˋㄇㄡˊㄐㄧˋㄘㄜˋㄖㄨˊ:「ㄌㄧㄤˊㄊㄨˊ」、「ㄏㄨㄥˊㄊㄨˊㄉㄚˋㄓ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由各種線條、形狀、色彩等描繪而成的形象或畫面。
    【例】地圖、插圖、設計圖
  2. 疆域。
    【例】版圖
  3. 策劃、謀求。
    【例】貪圖、圖謀、唯利是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由各種線條、形狀、色彩等描繪成的形象或畫面。如:「地圖」、「設計圖」、「插圖」、「草圖」。
2.疆域。如:「版圖」。唐.杜甫〈秦州雜詩〉二○首之三:「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
3.欲念。《文選.陸機.五等論》:「故彊晉收其請隧之圖,暴楚頓觀鼎之志。」唐.杜甫〈過南嶽入洞庭湖〉詩:「帝子留遺恨,曹公屈壯圖。」
[動]
1.繪畫、描繪。《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紀》:「自圖宣尼像,為之贊而書之。」《西遊記》第三二回:「我記得他的模樣,曾將他師徒畫了一個影,圖了一個形,你可拿去。」
2.策劃、考慮。如:「圖謀」。《史記.卷八六.刺客傳.曹沬傳》:「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宋.曾鞏〈宜黃縣學記〉:「天子圖當世之務,而以學為先,於是天下之學乃得立。」
3.謀取、謀求。如:「貪圖」、「唯利是圖」。《戰國策.秦策四》:「韓、魏從,而天下可圖也。」《紅樓夢》第七○回:「放風箏圖的是這一樂,所以又說放晦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ô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由各種線條、形狀和色彩等描繪成的畫面或形象。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謀畫而苦其難。《說文解字.囗部》:「圖,畫計難也。」

2. 策劃、考慮。如:「圖謀」。《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曹沬》:「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宋.曾鞏〈宜黃縣學記〉:「天子圖當世之務,而以學為先,於是以天下之學乃得立。」

3. 料想、預料。《論語.述而》:「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漢.王充《論衡.知實》:「人實難知,吉兇難圖。」

4. 謀取、謀求。如:「貪圖」、「唯利是圖」。《戰國策.秦策四》:「韓、魏從,而天下可圖也。」《紅樓夢》第七○回:「放風箏圖的是這一樂,所以又說放晦氣。」

5. 慾念。晉.陸機〈五等論〉:「故彊晉收其請隧之圖,暴楚頓觀鼎之志。」唐.杜甫〈過南嶽入洞庭湖〉詩:「帝子留遺恨,曹公屈壯圖。」

6. 設法對付。《左傳.隱公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上》:「董卓擁制強兵,將有異志,今不早圖,必為所制。」

7. 模仿、摹擬、倣效。南朝宋.鮑照〈尺蠖賦〉:「高賢圖之以隱淪,智士以之而藏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㶟水注》:「儁奇之,比鮑氏驄,命鑄銅以圖其像。」

8. 由各種線條、形狀、色彩描繪成之形象或畫面。如:「地圖」、「設計圖」、「插圖」、「草圖」。《周禮.夏官.職方氏》:「職方氏掌天下之圖。」《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

9. 繪畫、描繪。《南史.卷八.梁本紀.元帝》:「自圖宣尼像,為之贊而書之。」《西遊記》第三二回:「我記得他的模樣,曾將他師徒畫了一個影,圖了一個形,你可拿去。」

10. 指河圖。《易經.繫辭上》:「河出圖。」《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11. 疆域。如:「版圖」。唐.岑文本〈奉和正日臨朝〉詩:「德兼三代禮,功包四海圖。」唐.杜甫〈秦州雜詩〉二○首之三:「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

12. 舊時地方區劃名。《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快行名鄉各圖,五家十家保甲一挨查,就見明白。」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三.圖》引《嘉定縣志》:「圖,即里也。」

13. 塔,即「浮圖」之簡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清水注》:「南峰北嶺,多結禪棲之士;東巖西谷,又是剎靈之圖。」

14. 法度或法式。通「度」。《楚辭.屈原.九章.懷沙》:「章畫志墨兮,前圖未改。」

注音: ㄊ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圖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