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討厭鬼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ǎo yàn guǐ |
解釋:
對他人表示厭惡或戲謔的稱呼。如:「他在這團體中是出了名的討厭鬼,想不到今天卻做了件善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討厭鬼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Bores, the |
作者: | 徐進豐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三幕「芭蕾喜劇」(Comédie Ballet)。為了再次贏取路易十四的歡心,財務總理福貴(Fouquet)要求莫里哀(Molière, 1622-1673)替國王在沃拉維康(Vaux-Le-Vicomte)的宏偉新城堡內製作一齣宮廷節目。舞劇是在一個開放式的劇場中演出,背景有花園、噴泉、樹林、通衢……等均是實物,直接攫取自然景物;舞台陳設為凡爾賽宮的設計人查爾斯.拉布恩(Charles Le Brun),舞台技術設計為托海利(Giacomo Torelli),皮耶.波尚負責作曲與編舞,首演於1661年8月17日。故事內容簡單,描述伊拉斯特(Eraste)與奧菲絲(Orphise)相愛,但是監護人達米斯(Damis)不同意,希望奧菲絲能嫁給別的追求者,兩人暗中幽會,但總是被一些討厭的人騷擾:開場舞為從貝殼中走出一位水精,吟誦一首由佩立森(Pellison)寫的頌揚國王的詩,然後命令躲在樹林裡雕像中的牧羊神、半人半獸的森林之神與林中仙子們現身,在木笛與小提琴的伴奏下跳了一段舞;第一幕結束前有一群玩木球的人強迫等候奧菲絲的伊拉斯特離開馬路。第二段行進舞,一群好奇喜好發問的人再次強迫他離開;第二幕結尾是一段滾球之舞。再來是一群小孩子推出一部石弩車的行進舞,又一次干擾這對戀人;接著是一段鞋匠行進舞,一段園丁行進舞。第三幕是這對快樂有情人的婚禮,一群手拿四弦琴與鈴鼓,戴著面具的人突然衝進來,最後被宮中執戟的瑞士衛兵驅離,裡面包含四位牧羊人與一位牧羊女的舞蹈,是一段優美、愉快、保有田園和諧與寧靜景緻的結尾。由於同時也將國王身邊的一些人隱射進去。路易十四對此劇讚譽有加,並極中肯的提出如能再加入幾段,將更貼切描繪出宮中朝臣的逼肖嘴臉;這群人自然不是滋味,懷恨在心。在節目單的前言中,莫里哀提及這齣餘興節目各段的舞蹈,本來是一組全部連在一起的設計,因沒有那麼多的好舞者,只好分段處理,容許讓舞者在戲劇段落間更換戲服,一人飾多角。他也儘其可能讓舞蹈與劇情發展結合在一起,但由於只有兩個星期的準備期,可看出兩者關連性鬆散,這或許也是他所希望的形式。演出大受歡迎,一種全新類型的藝術「芭蕾喜劇」,就這樣出現了,與其說是發明,不如說是因需要而自然產生。它被重演了多次,尤以同年8月27日在楓丹白露(Fontainbleau)的演出,舞者姬好小姐(Mlle Giraut)以她優雅快樂的舞風贏得許多掌聲。 |
|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討厭鬼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