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水陸師學堂 - 教育百科
廣 | |
東 | |
水 | |
陸 | |
師 | |
學 | |
堂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黃春木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廣東水陸師學堂創設於光緒十三年(1887),為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所奏設。此學堂之前身可以上溯至光緒三年(1877),當時粵督劉坤一奏請以粵海關平餘銀十五萬兩發商生息,建館興學,以為儲備洋務人才之用;光緒六年,張樹聲繼任,乃仿福州船政局後學堂規模開始建築學堂,八年竣工,命名為實學館,考選學生五十名,初以教授漢文、英文、算學為主,規定肄業期限為五年。光緒十年張之洞督粵,易名為博學館,學科照舊。至十三年乃改為水陸師學堂,調前天津水師學堂總辦吳仲翔為總辦。 在學生方面,原擬水師、陸師名額均各為七十名,各館由原博學館考留三十名為內學生,再挑選在營武弁二十名為營學生,又挑選業已讀書能文,年在十六歲以上三十歲以下之文生二十名為外學生。水師學習英文,分管輪、駕駛兩項;陸師學習德文,分馬步、槍炮、營造三項。不過實際情形是內學生甄別選留了共五十餘名,經考核剔退,至光緒十五年時只餘三十八名,分習駕駛、管輪。營學生則於十四年由天津調派北洋武弁二十名,專習陸師諸學;十五年復由福建船政學堂遴選在堂三、四年之水師學生三十七名,依原屬分習管駕。同年又由天津招收已經讀書能文幼童二十名入堂肄業,先習英文和算學,日後再酌配水陸師專習一藝。光緒十五年,新學堂落成,水陸師學生分別居息,以原實學館為舊學堂,由陸師學生專用。至此年,學額遂訂為管輪、駕駛、陸師均各七十名。 就教學情形而言,改制之初即明訂每年九月在堂,三月在船或在營。其中水師之在船課讀、實習,涉及較廣,須備練船和相關教習,這些教習皆用洋人;至於練船出洋即是周歷中國沿海及附近南洋、東洋各國。光緒十五年冬,首批駕駛班學生十四名次第完成課業,派登兵船歷練;陸師學生則有十九名學成,調赴兵營歷練。此外,張之洞為了博采西學,又於同年奏設礦學、化學、電學、植物學及公法學等五學,附設於學堂中,每學招生各以三十名為額,共一百五十名。 據包遵彭[清季海軍教育史]載,光緒十九年(1893)譚鐘麟督粵後,學堂即漸受裁汰,水師學額僅留九十名,陸師學堂解散;所餘經費則用以考選留學生三十名出洋深造。光緒二十八年(1902)時,新學堂改辦武備學堂,水師學堂遷回舊址。二年後岑春煊督粵,又將原黃埔魚雷學堂學額四十名併入水師學堂,改為水師魚雷學堂,各生均需兼習駕駛、管輪、魚雷。光緒三十一年起又兼辦工業學堂。民國以後改名為海軍學校,十九年(1930)易名為黃埔海軍學校,迄二十八年因抗戰兵燹,乃奉命結束。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廣東水陸師學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