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淡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à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淡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àn |
解釋:
[形] 1.味道不鹹、不重。如:「淡水湖」、「粗茶淡飯」、「這湯太淡了!」 2.稀薄、不濃厚。如:「淡酒」、「雲淡風輕」。《莊子.山林》:「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色淺。如:「淡黃色」。 4.不熱心。如:「冷淡」、「淡淡地應了一聲。」 5.不旺盛。如:「淡季」、「淡月」、「生意清淡」。 [副] 淺、不深。如:「淡妝濃抹」、「淡掃蛾眉」。 [名] 1.北方方言。指無聊、無意義的話。如:「瞎扯淡」。《儒林外史》第四回:「眾人慌了,求張鄉紳……說情,知縣准了,早堂帶進,罵了幾句,扯了一個淡,趕了出去。」 2.姓。如明代宦官劉謹,仗勢欺人,同州一帶劉姓恥與劉謹同姓,遂改姓為淡。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淡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淡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味道不鹹、口味不重。《說文解字.水部》:「淡,薄味也。」《六部成語註解.戶部》:「民患淡食:言課稅太重,鹽價因之而貴,以致民人買鹽無力,至有淡食之患。」《文明小史》第一七回:「然而不下油鹽醬醋各式作料,仍舊是淡而無味。」 2. 稀薄、不濃厚。宋.程顥〈偶成〉詩:「雲淡風輕近午天,望花隨柳過前川。」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二首之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元戲文輯佚.孟姜女送寒衣》:「三杯淡酒消愁取,歡飲共圖微醉。霍索心頭且寬取,免千愁萬慮。」 3. 不熱心、不熱中、不在意。《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今日窮了,休說是外人,嫡親兒媳也受他這般冷淡,回頭自思,怎得不惱?」《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因看見兩個表叔半世豪舉,落得一場掃興,因把這做名的心也看淡了。」 4. 不旺盛。如:「淡季」。《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在濟甯州開了這個書鋪,總覺生意清淡,幸逢大比之年,心中想做這注買賣,也好順便進場。」 5. 淺、不深。《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你同他是個淡交,我同他是深交,眼睜睜看他有事,不能替他掩下來,這就不成個朋友了。」 6. 北方方言。指無聊、無意義之言語。如:「瞎扯淡」。《儒林外史》第四回:「眾人慌了,求張鄉紳……說情,知縣准了,早堂帶進,罵了幾句,扯了一個淡,趕了出去。」 7. 姓。如明代宦官劉謹,仗勢欺人,同州一帶劉姓恥與劉謹同姓,遂改姓為淡。《字彙.水部》:「淡,又姓。」 |
|
注音: | ㄉㄢ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淡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