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津有味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īn jīn yǒu wèi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津津有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īn jīn yǒu wèi |
解釋:
形容興味濃厚。《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八:「甄監生聽得津津有味。」《文明小史》第一六回:「賈家三兄弟同他兒子聽了,都覺得津津有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津津有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形容興味濃厚的樣子。※語或本明.毛以遂〈曲律跋〉。後亦用「津津有味」形容食慾盎然或食物的美味。 |
|
典故說明:
「津津有味」的「津津」,是形容豐厚、滿溢的樣子。「津津」是用來形容「精熟之氣」滿溢的樣子。後來,「津津」則又有濃厚的意思。「津津有味」這個成語,較早則見於明代王驥德的著作《曲律》中毛以遂所作的跋。文中提到的王伯良即是王驥德,其字伯良,工於詞曲,為明代著名的戲曲理論家,所著《曲律》為古典戲劇理論的經典之作。他在書中有言:「詩不如詞,詞不如曲。」(《曲律.卷四.雜論下》)由此可見他對戲曲的喜愛,所以毛以遂描述他:「每及詞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也就是說他只要一談到詞、曲,絕對是充滿興味,滔滔不竭。後來「津津有味」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形容創作或欣賞者興味濃厚的樣子。現在使用的語義更為廣泛,亦可用來描寫食慾盎然的樣子,或直接形容食物的美味。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興味濃厚的樣子。&形容食慾盎然或食物的美味。 使用類別 用在「熱衷沉迷」的表述上。&用在「食慾極佳」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興味盎然 形音辨誤 |
|
典源: ※明.毛以遂〈曲律跋〉(據明.王驥德《曲律》引)余不諳詞法而酷好詞致,猶憶弱冠之年,侍先君子山陰署中,獲同王伯良先生研席。先生於譚(藝)(1)之暇,每及詞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余間舉古傳奇若雜劇中瑕瑜處相質,先生輒頤解首肯,謂可與言曲。先生於此道故本夙悟,加以精探逖攬,自宮調以至韻之平庂,聲之陰陽,窮其元始,究厥指歸,靡不析入三昧。
〔注解〕 (1) 譚:談論藝術。譚,同「談」。,本為「執」之異體,疑當作「藝」。 |
|
書證:
01.明.毛以遂〈曲律跋〉:「先生於譚(藝)之暇,每及詞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源)
02.《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八:「玄玄子先把外丹養砂乾汞許多話頭傳了,再說到內丹採戰,抽添轉換,升提呼吸,要緊關頭。甄監生聽得津津有味。」
03.《野叟曝言》第二回:「未公聽得顛頭播腦,把酒都忘記。……連那船家,亦覺入耳會心,津津有味。」
04.《文明小史》第一六回:「賈家三兄弟同他兒子聽了,都覺得津津有味。」
05.《黃繡球》第四回:「將自己與黃繡球怎樣發心,……一直說到那日出門看會以後情形,張先生聽來,覺得津津有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津津有味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